典型文献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对长期机械通气认知及管理现况的多中心调查
文献摘要:
目的:调查我国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医护人员对长期机械通气(PMV)的认知及临床管理现况,为提高PICU医护人员对PMV的认识、规范PMV患儿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7月12日至9月12日以全国儿童PMV协作组中PICU医生、护士为调查对象进行横断面研究,调查表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统一发放、收集和审核。结果:(1)PMV相关资源配置:11家医院中,已成立PMV多学科医疗团队的有9家,开展呼吸评估技术如膈肌超声、气道峰流速监测的PICU分别占72.7%、36.4%;开展肺康复技术如气道廓清、诱发性肺量计训练、体外膈肌起搏仪刺激、转移床锻炼、吹气球、高压氧治疗的PICU分别占100.0%、9.1%、9.1%、9.1%、27.3%、27.3%。(2)儿童PMV疾病认知现况:认为PMV是指持续机械通气时间大于2周的医护人员最多(41.3%),60.0%医务人员认为PMV患儿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基础疾病,62.7%的医护人员认为导致PMV患儿撤机困难的最常见原因是脑功能异常。(3)儿童PMV在PICU内管理认知现况:被调查者认为PMV患儿在疾病稳定期最常使用的机械通气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92.0%的医护人员撤机时会实施自主呼吸试验。58.7%的被调查者接受在机械通气3~4周时为患儿实施气管切开术。超过半数的医护人员会对PMV患儿实施膈肌功能评估、床旁康复训练、营养评估及镇痛镇静评估。(4)PMV患儿医院-家庭过渡管理认知现况:54.5%(6/11)的PICU会在患儿出院前对其家属提供家庭护理培训,1家中心设立了PMV专病门诊,45.5%的PICU会在患儿出院后1个月进行随访。结论:目前国内PICU医务人员对于儿童PMV相关问题存在认知差异,儿童PMV缺乏系统化诊疗管理方案。
文献关键词:
长期机械通气;儿童重症监护病房;问卷调查;认知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盼;张铮铮;张羿;高恒妙;任宏;曲东;许巍;刘成军;缪红军;黄莉;杨子浩;张芙蓉;成怡冰;陆国平;陈伟明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PICU,上海 20110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科研究院,上海 2011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PICU,北京 10004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PICU,上海 200127;首都儿科研究所PICU,北京 10002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沈阳 11000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重庆 400015;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南京 210008;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PICU,广州 51062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PICU,杭州 310005;武汉儿童医院PICU,武汉 430019;河南省儿童医院PICU,郑州 45001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盼;张铮铮;张羿;高恒妙;任宏;曲东;许巍;刘成军;缪红军;黄莉;杨子浩;张芙蓉;成怡冰;陆国平;陈伟明-.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对长期机械通气认知及管理现况的多中心调查)[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22(05):347-352
A类:
诱发性肺量计训练
B类: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长期机械通气,现况,多中心,PICU,PMV,临床管理,协作组,护士,横断面研究,调查表,复旦大学,儿科医院,一发,院中,医疗团队,评估技术,膈肌超声,肺康复技术,气道廓清,体外膈肌起搏,吹气球,高压氧治疗,疾病认知,机械通气时间,医务人员,中枢神经系统,基础疾病,撤机困难,常见原因,脑功能,内管,管理认知,被调查者,疾病稳定期,通气模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机时,自主呼吸试验,气管切开术,过半数,膈肌功能,功能评估,床旁,康复训练,营养评估,镇痛镇静,镇静评估,过渡管,出院前,其家,家属,家庭护理,护理培训,专病门诊,出院后,认知差异,诊疗管理,管理方案
AB值:
0.29935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