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绝经后女性腰椎退行性病变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腰椎退行性病变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四川省骨科医院医学影像科收治的97例绝经后腰椎退行性变患者进行研究,使用腰椎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n measurement,DXA)测定患者L1~L4椎体平均骨密度,根据骨密度T值将其分为骨量正常组(A组,28例)、骨量低下组(B组,30例)和骨质疏松组(C组,3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腰椎MRI检查,通过Pfirrmann分级系统对腰椎间盘退变程度(L1/2、L2/3、L3/4、L4/5、L5/S1)进行评估,并分析腰椎退行性病变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40.21%,A组、B组、C组年龄分别为(52.34±3.17 vs 56.78±3.97 vs 66.08±4.05)岁,绝经时间分别为(4.06±1.02 vs 8.04±2.04 vs 14.05±2.08)年,体质量指数(BMI)分别为(26.47±1.67vs 24.05±1.52 vs 22.02±1.68)kg/m 2,C组绝经时间和年龄明显大于A、B组( P<0.05),C组和B组BMI明显低于A组,C组BMI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1)。A组、B组、C组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评分为L1/2:(1.80±0.47 vs 2.25±0.48 vs 2.62±0.58)分,L2/3:(1.97±0.44 vs 2.49±0.51 vs 2.97±0.47)分,L3/4:(2.61±0.22 vs 2.97±0.34 vs 3.96±0.25)分,L4/5:(3.45±0.32 vs 3.78±0.34 vs 3.88±0.24)分,L1/S1:(3.52±0.46 vs 3.77±0.52 vs 3.97±0.47)分,L5/S1:(2.64±0.43 vs 3.05±0.52 vs 3.34±0.74)分,C组和B组的L1/2、L2/3、L3/4、L1~S1平均值、椎间盘退变评分高于A组( P<0.05),C组该评分高于B组( P<0.05),C组L4/5、L5/S1椎间盘退变评分高于A组( P<0.05),C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L4/5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8),3组L5-S1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2)。骨密度与BMI呈正相关,与绝经时间、年龄、L1/2、L2/3、L3/4、L4/5、L5/S1、L1~S1椎间盘退变程度呈负相关。 结论: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绝经时间、年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呈负相关关系,与BMI呈正相关关系,骨密度越低,腰椎退行性病变程度越重。
文献关键词:
核磁共振;绝经;腰椎退行性病变;骨质疏松;骨密度
作者姓名:
代承忠;钟鉴;王浩东;陈玥;陈君蓉
作者机构:
四川省骨科医院医学影像科,成都 610041
引用格式:
[1]代承忠;钟鉴;王浩东;陈玥;陈君蓉-.绝经后女性腰椎退行性病变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22(06):712-715
A类:
67vs
B类:
绝经后女性,腰椎退行性病变,骨密度,骨科,医学影像科,后腰,腰椎退行性变,双能,测量法,dual,energy,ray,absorption,measurement,DXA,L1,L4,椎体,骨量,骨质疏松,Pfirrmann,腰椎间盘退变,L2,L3,L5,S1,体质量指数,m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病变程度
AB值:
0.14424
相似文献
国产rhPTH1-34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李梅;章振林;林华;程群;屠重棋;唐海;游利;郑淑慧;徐勉;金小岚;余卫;胡伟伟;朱秀芬;朱汉民;石锐;陈浩;陈琳;高尚聚;杜鹃;程莹;夏维波-100730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内分泌重点实验室;200233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210008 南京,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骨科;200040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质疏松科;610047 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200080 上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050051 石家庄,河北省人民医院骨科;650101 昆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610083 成都,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内分泌科;100730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
金天格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
王鸥;夏维波;成志峰;夏培金;王亮;沈洁;孔西建;曾玉红;晁爱军;闫莉梅;林华;孙海飚;程群;朱梅;胡侦明;章振林;唐海;尚美霞-100730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内分泌重点实验室;150001 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科;408099 重庆,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内分泌科;100091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科;510630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代谢科;471002 河南 洛阳,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骨质疏松诊疗中心;710086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骨质疏松科;300299 天津,天津市天津医院骨内科;130041 长春,长春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10008 南京,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骨科;030001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骨科;200040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质疏松科;300052 天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代谢科;400042 重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0233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100034 北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统计室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