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1月—2021年3月129例接受CDT治疗的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例、女73例,年龄(43.3±6.1)岁。根据CDT治疗的近期效果分为2组:再通组(血栓溶解率≥50%)和未通组(血栓溶解率<50%),其中未通组57例,再通组72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恶性肿瘤、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及CDT前行髂静脉小球囊预扩张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比值比( OR)3.261,95%可信度区间( CI)1.361~7.815, P=0.008]、病程>14 d( OR 6.755,95% CI 1.826~24.985, P=0.004)、纤维蛋白原( OR 1.459,95% CI 1.055~2.018, P=0.023)与CDT前行髂静脉小球囊预扩张( OR 5.666,95% CI 1.325~24.235, P=0.019)是CDT治疗下肢DVT近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年龄、病程、纤维蛋白原、CDT前行髂静脉小球囊预扩张是CDT治疗DVT近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
文献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影响因素
作者姓名:
李雷;余朝文;高涌
作者机构: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蚌埠 233004
引用格式:
[1]李雷;余朝文;高涌-.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22(05):349-352
A类:
B类:
导管溶栓,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近期疗效,CDT,DVT,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蚌埠,中男,近期效果,血栓溶解,溶解率,未通,logistic,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髂静脉,球囊,预扩张,比值比,可信度,独立影响因素
AB值:
0.163002
相似文献
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防治专家共识(2022年)
周武;曹发奇;曾睿寅;姜保国;唐佩福;吴新宝;余斌;侯志勇;黎健;苏佳灿;刘国栋;禹宝庆;袁志;倪江东;陈雁西;傅德皓;童培建;王栋梁;张殿英;张鹏;张云飞;牛丰;杨雷;杨强;施忠民;周强;王俊文;王勇;何承建;车彪;赵猛;夏平;熊蠡茗;曹烈虎;陈晓;李卉;孙云;胡良聪;胡衍;刘梦非;米博斌;熊元;薛航;林泽;张英泽;胡豫;刘国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 43002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 100044;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100853;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 10003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 510515;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石家庄 050051;国家卫健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30;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 200433;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重庆 4000042;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上海 201399;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 71003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长沙 41001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 20003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 200080;浙江省中医院,杭州 31000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 200092;山东省立医院,济南 250021;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西安 710038;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长春 13002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 325027;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 30021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 200233;重庆医科大附属第三医院,重庆 401120;武汉市第四医院,武汉 430030;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温州 325003;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武汉 430060;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 430019;十堰市太和医院,十堰 442099;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 430022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