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小学隐性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及实践
文献摘要:
隐性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主要内容包括物质、心理、制度、实践四个方面.课程结构上,与显性课程相补充,构建综合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目标上,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凸显现代学校教育的育人本质;课程内容上,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为唤醒沉浸式体验提供素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具有其群体特殊性:小学阶段勇于表现自我,易受他人行为影响;中学阶段情感需求显著,渴望获得成就体验.针对此类特殊性,中小学开发隐性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应遵循生活性、地域性、适应性三个基本原则.并且包括三个现实步骤:筛选、转化、保障;相对应的行动表现为注意、组织、评审.
文献关键词:
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隐性课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钟阿秀
作者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钟阿秀-.中小学隐性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及实践)[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2(02):91-97
A类:
隐性劳动
B类:
劳动教育课程,课程资源开发,课程结构,显性课程,相补,综合化,课程目标,情感需要,现代学校,学校教育,人本质,劳动体验,沉浸式体验,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群体特殊性,小学阶段,表现自我,人行为,行为影响,中学阶段,情感需求,渴望,生活性,地域性,隐性课程
AB值:
0.31505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