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大学》中道德思维模式解析
文献摘要:
《大学》作为四书之首,在道德思想形成的过程中提出了极为精炼的思维模式,即"知止→定→静→安→虑→得"的过程,这是一个基于个体修身之主体性而出发的收敛性思维,亦是从道德目标的确立,到价值信念的形成,再到道德反思和总结以及最终得以德性生成的道德内化的心理过程.结合先秦诸子的思想尤其是荀子的思想对这一过程中的元素逐一展开分析,解析《大学》中道德思维模式的形成.在结合诸子思想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大学》中道德思维模式的任一元素在荀子那里均有所显现,且与荀子的道德认知内化模式颇为相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尝试探讨了《大学》思想的来源与荀学之间的关系.
文献关键词:
《大学》;荀子;道德思维;道德内化;心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周冶;于树贵
作者机构:
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江苏海洋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冶;于树贵-.《大学》中道德思维模式解析)[J].社会科学家,2022(12):85-90
A类:
B类:
中道,道德思维,思维模式,模式解析,四书,之首,道德思想,精炼,知止,修身,收敛性,德目,道德反思,以德,德性,道德内化,心理过程,先秦诸子,荀子,一展,诸子思想,想进,任一,一元,那里,道德认知,颇为,试探,荀学,心理机制
AB值:
0.5001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