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清代红绿彩瓷器无损分析研究
文献摘要:
红绿彩瓷器是我国陶瓷史上一种重要的釉上彩瓷器,分析其彩料的化学组成和物相结构对其烧制工艺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瓷器表面的不平整和彩料分布的不均匀性,导致其不满足传统的1 mm×10 m m线光源的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的测试要求.而毛细管聚焦的X射线衍射仪采用点光源的方式照射样品,毛细管X光透镜对Cu-Kα 的能量有高达3个数量级的放大倍数,同时具有低的发散度,能实现样品直径100μm的微区和直径3 mm的常规X射线衍射分析,非常适合古陶瓷类样品矿物结构的无损分析的研究.因此,应用毛细管聚焦的微束X射线荧光谱仪和毛细管聚焦的X射线衍射谱仪对江西景德镇出土的清代红绿彩瓷的白釉和釉上彩料的化学成分和物相结构进行分析,并对红绿彩瓷彩料中2 mm×2 mm感兴趣区域内多元素分布和矿物相的分布进行了二维扫描分析.结果表明,C u为绿彩的主要着色元素,在绿彩中的含量为0.02%,部分以Pb8Cu(Si2O7)3(PDF 31-0464)晶相形式存在;Fe为红彩的主要着色元素,Fe含量为1.63%,部分Fe元素以Fe2 O3(PDF 47-1409)的晶相形式存在;其中Pb在绿彩和红彩中的含量分别为41.49% 和6.29%,其主要作用是使彩料的熔点降低,部分Pb在700~800℃的烧制过程中与Cu元素和Si元素相结合以Pb8 Cu(Si2 O7)3(PDF 31-0464)晶相形式存在.从扫描区域内的元素分布图和晶相分布图可以看出,彩料原料中着色元素Cu和Fe的矿物晶相与Cu和Fe的元素分布不一致,表明原料中原有的Cu和Fe的矿物晶相在烧制过程中基本上都消失了,仅剩余或生成部分Fe2 O3晶相;白釉中存在莫来石晶相,说明白釉是在高温下烧制而成;其中Pb8 Cu(Si2 O7)3晶相的形成温度在750℃左右,因此可以进一步说明清代红绿彩的绿彩料是在低温下烧制而成.以上结果说明,毛细管聚焦的微束X射线荧光和毛细管聚焦的微束X射线衍射谱仪在文物的科技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文献关键词:
红绿彩瓷;毛细管X光透镜;X射线衍射分析;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釉上彩瓷器
作者姓名:
潘秋丽;邵金发;李融武;程琳;王荣
作者机构:
射线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875;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 100875
引用格式:
[1]潘秋丽;邵金发;李融武;程琳;王荣-.清代红绿彩瓷器无损分析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22(03):732-736
A类:
釉上彩瓷,釉上彩瓷器,Pb8Cu,Si2O7,Pb8
B类:
红绿彩瓷,无损分析,化学组成,物相结构,烧制工艺,很重,不均匀性,线光源,毛细管,点光源,透镜,数量级,放大倍数,发散,散度,样品直径,微区,衍射分析,非常适合,古陶瓷,矿物结构,光谱仪,江西景德镇,出土,感兴趣区域,多元素,元素分布,矿物相,着色,PDF,晶相,相形,Fe2,O3,熔点,元素和,分布图,相分布,相与,基本上,仅剩,莫来石,明白,形成温度,科技研究,荧光分析
AB值:
0.2251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