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先秦诸子德论分化背后的名言问题——兼论道法转关过程中的"德—势"脉络
文献摘要:
从西周敬德理念到儒家德治理论,"德"的可言说性愈发突显,儒家德论中施仁、教化、贤治诸说皆依赖"名"为基础.老子德论则有意强调玄德"无名"的特质:作为保障万物、百姓自然发展的玄德,有功而不立德名、浑朴而难以名状,玄德无名故要靠直觉来把握."德"概念含心与行两端,直觉则相应有省察内心与体验外物二途,是以老子德论分化为重内的庄子与重外的慎子两派.庄子通过"丧我"而直觉内心本有天真、自然,这种保障自然的心境便是德.慎到则基于体验外物的直觉,将自为自利的人之常情理解为自然,君主以权势驱动百姓自利自为之行,这种保障自然的做法亦可视为道家意义上的德.慎到尊势是老子玄德理论的合理推演,这一演进脉络以反思儒家可名之德为主线,并对道法转关、老韩同传等问题有较强的解释力.
文献关键词:
德;名;直觉;儒道法;慎到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耀;方勇
作者机构: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上海 20024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耀;方勇-.先秦诸子德论分化背后的名言问题——兼论道法转关过程中的"德—势"脉络)[J].江淮论坛,2022(06):80-89
A类:
玄德无,儒道法
B类:
先秦诸子,名言,论道,转关,关过,西周,敬德,念到,儒家德治,可言,言说,教化,老子,无名,自然发展,有功,浑朴,难以名状,直觉,省察,外物,庄子,两派,本有,天真,心境,慎到,自为,自利,人之常情,情理,君主,权势,之行,道家,推演,演进脉络,解释力
AB值:
0.4573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