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国农村派"农村调查观的特点、意义及启示
文献摘要: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社会各界掀起的农村调查热潮之中,以陈翰笙、薛暮桥等"中国农村派"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以先进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形成了具有科学性、批判性、发展性、指导性以及学术性等特点的调查观.该调查观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一次尝试,而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先进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能力,调查观所秉持的以生产关系为中心的思路显示出一种全新的经济社会研究模式,并为研究中国共产党农业经济思想发展史和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提供了一条基本线索.该派调查观提供的启示包括注重提升对先进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能力,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充分认识党在不同时期所形成的丰富经济思想均可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养料.
文献关键词:
中国农村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农村调查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思想史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朱鸿翔
作者机构: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朱鸿翔-."中国农村派"农村调查观的特点、意义及启示)[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6):24-27
A类:
农村调查观
B类:
中国农村派,二三十年,十年代,陈翰笙,薛暮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科学理论,发展性,学术性,中国共产党人,先进理论,应用能力,生产关系,社会研究,研究模式,农业经济思想,思想发展,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本线,派调,括注,重提,研究和应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养料
AB值:
0.282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