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符号与民族记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孙中山形象构建
文献摘要:
抗日战争时期,孙中山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是国共两党共同认可的政治人物,成为具有强大号召力和凝聚力的象征符号,是国统区和根据地历史教科书书写的重要内容.由于国共两党阶级属性和政治理念的分歧,国统区和根据地的历史教科书所构建的孙中山形象也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叙述孙中山革命活动,存在"民族救星"与"主要领导者"的表述差异;阐释三民主义,存在全国民众的"精神导师"与民族抗战"旗帜"的书写差异;评价孙中山行为事迹,存在"榜样楷模"与"伟大"人物的表述差异.抗战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孙中山形象的不同呈现渗透着强烈的政治意图,反映出教育和权力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复杂关系.
文献关键词:
抗日战争;中国历史教科书;孙中山形象;符号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运君;韩新怡
作者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岛,266100;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岛,266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运君;韩新怡-.符号与民族记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孙中山形象构建)[J].出版科学,2022(05):123-128
A类:
中国历史教科书,榜样楷模
B类:
民族记忆,抗日战争时期,孙中山形象,形象构建,历史地位,国共两党,政治人,大号,号召力,象征符号,国统区,根据地,政治理念,革命活动,救星,领导者,三民主义,事迹,抗战时期,不可分割,复杂关系
AB值:
0.21142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