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问题研究
文献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变革社会生产方式和人类生活行为,其中人的主体性缺失与超越性复归问题值得关注.马克思的论说为讨论该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从商品贸易到数字交流等交往形式的迭代,形成社会存在的本体论分析维度;人在不同社会形态中自然、社会属性的变化展现历史分析角度;实践认识论启发虚拟技术中人类认知方式转变的分析.智能时代的数据交往深化原子个人的存在方式,脑机接口等技术强化人的数据化生存,或可消解人的自我定义和社会历史性;静观式虚拟交往方式或可减弱人在生活世界中的操作能力等.资本的不当使用是主体性缺失的主要原因,马克思的实践主体范式、以人为本的技术观为实现主体性复归提供理论遵循,我国"高质量发展"理念有助于调整生产关系,保证人的主体地位.
文献关键词:
人工智能;主体性缺失;以人为本;高质量发展
作者姓名:
赵文萍;王一雪
作者机构: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401
引用格式:
[1]赵文萍;王一雪-.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问题研究)[J].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2(04):341-348
A类:
B类:
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技术变革,社会生产方式,人类生活,生活行为,主体性缺失,超越性,复归,论说,从商,商品贸易,交往形式,社会存在,本体论,社会形态,社会属性,历史分析,实践认识论,发虚,虚拟技术,认知方式,方式转变,人的存在方式,脑机接口,技术强,数据化生存,解人,自我定义,社会历史,静观,虚拟交往,交往方式,生活世界,操作能力,实践主体,体范,技术观,理论遵循,生产关系,保证人
AB值:
0.51336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