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电子铝箔在加工过程中的织构及显微组织演变规律
文献摘要:
采用EBSD测试分析方法研究了电子铝箔在热轧、冷轧、箔轧、中间退火、终轧及成品退火加工工序中的各织构演变规律、取向分布差演变规律和晶粒尺寸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热轧后各织构含量极低.立方织构在成品退火前后由3.8%迅速增加到98.8%.黄铜织构含量在箔轧前后由27.4%增加至46.1%,随后在中间退火工序中略有减小,在终轧工序中迅速减小至18.6%.S织构含量在箔轧前后由32%增加至37.7%,随后在中间退火过程中含量略有减小,在终轧时降低至27.8%.R织构含量在中间退火时为2.2%,在终轧工序中增加至7.3%.铜织构含量在前期较低,冷轧时仅为1.4%,终轧时升至5.7%.高斯织构在各个加工工序中的含量皆较低.各织构在TD方向上分布较为不均匀,在RD方向上分布相对均匀.取向分布差在整个加工工序中皆分布在15°以内,但成品退火时与其他加工工序有一定区别,2°以内占比从75%左右降低至45%左右,2°~10°的占比较其他加工工序明显有所增加.从热轧、冷轧到箔轧,平均晶粒尺寸由14.1μm逐渐减小至4.6μm,随后随着中间退火、终轧的进行又逐渐增加至14.5μm,成品退火时迅速增加至82.7μm.
文献关键词:
电子铝箔;加工;织构;显微组织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尹建平;甘勇;覃雪;陈家进;贾桂龙;黄奎
作者机构:
广西容创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贺州542899;广西正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贺州54289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尹建平;甘勇;覃雪;陈家进;贾桂龙;黄奎-.电子铝箔在加工过程中的织构及显微组织演变规律)[J].铝加工,2022(06):11-16
A类:
B类:
电子铝箔,加工过程,显微组织演变,组织演变规律,EBSD,测试分析方法,热轧,冷轧,成品退火,加工工序,织构演变,取向分布,晶粒尺寸演变,立方织构,黄铜,退火工序,TD,RD,平均晶粒尺寸
AB值:
0.25853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