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溴氰菊酯对河川沙塘鳢的毒性效应研究
文献摘要:
为了解溴氰菊酯对河川沙塘鳢的急性毒性效应及毒理机制,设置不同浓度梯度溴氰菊酯的处理组,采用静态测试法对平均质量为(30.0±5.0)g的河川沙塘鳢进行攻毒试验,并对其鳃、肝脏组织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河川沙塘鳢96 h LC50为5.29μg/L,安全浓度为0.53μg/L;鳃的Na+/K+-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随着溴氰菊酯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明显受到抑制;肝脏SOD活性在高浓度处理组(10μg/L、20μg/L)暴露72 h和96 h后均显著下降(P<0.05),而CAT活性在溴氰菊酯暴露24 h时显著降低(P<0.05),此后趋于正常.MDA含量随着溴氰菊酯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溴氰菊酯对鱼鳃、肝脏组织结构具有明显破坏作用.指出,溴氰菊酯对河川沙塘鳢而言是剧毒,其毒理机制可能是溴氰菊酯抑制了沙塘鳢鳃组织Na+/K+-ATP酶活性及肝脏细胞的抗氧化功能,进而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机能,最终导致组织结构病变,引发毒性效应.
文献关键词:
溴氰菊酯;河川沙塘鳢;急性毒性;抗氧化系统;组织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昊宇;郑友;丁淑燕;刘国兴;史杨白;孙龙生
作者机构: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昊宇;郑友;丁淑燕;刘国兴;史杨白;孙龙生-.溴氰菊酯对河川沙塘鳢的毒性效应研究)[J].水产养殖,2022(06):27-32
A类:
B类:
溴氰菊酯,河川沙塘鳢,急性毒性效应,毒理机制,浓度梯度,静态测试,测试法,平均质量,攻毒试验,超氧化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组织病理学,LC50,安全浓度,Na+,K+,三磷酸腺苷,ATP,长明,暴露时间,鱼鳃,肝脏组织结构,剧毒,肝脏细胞,抗氧化功能,生理机能,抗氧化系统
AB值:
0.21396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