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时钟基因BMAL1在运动性骨骼肌损伤恢复中的作用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时钟基因BMAL1在运动性骨骼肌损伤恢复中的作用.方法:208只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04)和运动组(E组,n=104).E组于跑台进行90 min下坡跑,运动后于0 h,6 h,12 h,18 h,24 h,30 h,36 h,42 h,48 h,54 h,60 h,66 h,72 h各取C组、E组8只大鼠腓肠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骨骼肌核心时钟基因BMAL1表达量,应用余弦分析软件circacompare(R package)获取拟合余弦曲线参数,分析其节律性振荡的变化趋势;透射电镜观察骨骼肌肌纤维超微结构变化;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骨骼肌BMAL1、DESMIN表达;免疫荧光观测BMAL1与DESMIN的定位及含量变化.结果:C组BMAL1 mRNA在72 h内呈现3个完整近日节律周期;E组BMAL1 mRNA在0 h~24 h近日节律消失.与C组比较,E组在运动后0 h、6 h、12 h、18 h,BMAL1 mRNA含量显著升高(P<0.05),在运动后0 h、12 hBMAL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24 h至72 h恢复至无明显差异(P>0.05);在运动后0 h、12 h,DESMIN蛋白表达降低(P<0.05),24 h开始逐渐升高,48 h显著升高(P<0.01),至72 h恢复至无明显差异(P>0.05).E组BMAL1与DESMIN在运动后0 h、12 h、24 h发生共定位,0 h~24 h共定位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24 h的荧光强度达到最高值.结论:运动后时钟基因BMAL1可能与调控骨架蛋白DESMIN的协同作用增强,从而与促进肌纤维结构恢复有关.
文献关键词:
大脑/肌肉芳香经受体核转位因子样蛋白1;时钟基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结蛋白;骨架蛋白;大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傅泽铤;夏雨;丁海丽
作者机构: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61004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傅泽铤;夏雨;丁海丽-.时钟基因BMAL1在运动性骨骼肌损伤恢复中的作用)[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22(03):220-226
A类:
circacompare,DESMIN,hBMAL1
B类:
时钟基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周龄,跑台,下坡,腓肠肌,实验检测,package,余弦曲线,线参,透射电镜,电镜观察,肌纤维,超微结构变化,免疫印迹法,blot,免疫荧光,含量变化,近日节律,共定位,先降,荧光强度,最高值,骨架蛋白,纤维结构,结构恢复,芳香,经受,核转位,子样,结蛋白
AB值:
0.21522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