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武陵山区一次暖区强降水触发和维持机制分析
文献摘要:
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ERA5 0.25°×0.25.再分析资料及WRF数值模拟资料,对2018年5月19-20日发生在重庆武陵山区一次暖区暴雨过程中尺度环境条件及中小尺度对流系统演变、触发和维持机制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无明显冷空气强迫,斜压性弱,边界层高温高湿,对流层中下层存在明显条件不稳定层结;(2)石桥强降水中小尺度对流系统演变主要有3个阶段:分散对流组织成东西向带状对流、带状对流断裂后雨团准静止维持、东北-西南向带状对流快速重建;(3)沿武陵山脉分布的边界层辐合线触发雷暴发生,强回波单体沿辐合线移动和加强,形成"列车效应";(4)石桥东部山顶雷暴冷池出流下山,与环境暖湿气流和地形作用共同维持石桥强降水;(5)山区地形对降水有重要影响,近地面偏东风与石桥西部山体相互作用形成局地气旋性小涡旋触发降水,而受到石桥东部山体阻挡作用,地形性涡旋移速变慢,利于强降水维持.
文献关键词:
暖区暴雨;边界层辐合线;列车效应;冷池;地形性涡旋
作者姓名:
罗娟;邓承之;高松;刘超;庞玥;夏蘩
作者机构:
重庆市气象台,重庆401147;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重庆40114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罗娟;邓承之;高松;刘超;庞玥;夏蘩-.武陵山区一次暖区强降水触发和维持机制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22(05):754-764
A类:
地形性,地形性涡旋
B类:
武陵山区,强降水,维持机制,机制分析,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ERA5,再分析资料,WRF,暖区暴雨,暴雨过程,中尺度,中小尺度,对流系统,冷空气,强迫,斜压性,层高,高温高湿,对流层,中下层,不稳定层结,石桥,织成,东西向,静止,南向,快速重建,武陵山脉,边界层辐合线,雷暴,回波,列车效应,桥东,山顶,冷池,出流,流下,下山,暖湿气流,地形作用,山区地形,近地,偏东风,桥西,山体,局地,地气,气旋,阻挡,速变,变慢
AB值:
0.37075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