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大棚蓝莓采后霉烂病的发生及田间药剂防治效果
文献摘要:
对大棚内栽培的蓝莓采后于20~25℃常温下放置72 h后引发霉烂的初始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及镜检形态鉴定.结果表明,引起蓝莓采后霉烂的初始病原菌主要是链格孢属真菌,占95.67%.对大棚蓝莓采前喷施不同的杀菌剂预防处理发现,各药剂处理对减缓蓝莓采后霉烂均有一定效果,在采后48 h时以40%百可得可湿性粉剂的防效最高,为82.59%;其次是0.5%几丁聚糖水剂400倍液,为78.90%,其他药剂防效为;采后72 h的防效,百可得为65.54%,几丁聚糖为45.41%.生产中可使用百可得和几丁聚糖等用来减缓蓝莓鲜果采后霉烂发生量,其药效随施药间隔期延长而降低.蓝莓霉烂发生率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升高,采后常温放置72 h后基本失去商品价值,须考虑结合其他措施如栽培管理、冷链、快销等来减轻蓝莓霉烂,延长货架期.
文献关键词:
大棚蓝莓;采后霉烂;初始病原菌;药剂防治
作者姓名:
董克锋
作者机构:
青岛沃林蓝莓果业有限公司/青岛市蓝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青岛2664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董克锋-.大棚蓝莓采后霉烂病的发生及田间药剂防治效果)[J].落叶果树,2022(02):59-61
A类:
大棚蓝莓,采后霉烂,初始病原菌
B类:
霉烂病,田间,药剂防治,防治效果,棚内,常温下,下放,发霉,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形态鉴定,链格孢属,采前喷施,杀菌剂,预防处理,药剂处理,可湿性粉剂,几丁聚糖,糖水,水剂,药剂防效,鲜果,发生量,药效,施药间隔期,放置时间,栽培管理,冷链,货架期
AB值:
0.25503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