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揿针疗法对慢阻肺模型大鼠气道形态学及氧化水平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揿针"肺俞"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大鼠气管、肺组织形态学及血清和肺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探讨氧化/抗氧化失衡在揿针防治慢阻肺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揿针组采用烟熏+脂多糖(LPS)气管滴注制备慢阻肺模型,共10周.揿针组从造模第8周开始干预,干预前先将毛剃除,将揿针刺入"肺俞"穴,按揉"肺俞"2 min,每隔30 min按揉1次,共循环4次,总按揉时间为8 min/d,其余时间用胶布固定揿针,干预6 d/周,连续干预3周.模型组除不做揿针处理外,其他与揿针组相同.正常组与揿针组同等程度抓取、固定及脱毛.比较3组大鼠气管、肺组织形态学的差异及血清、肺组织MDA、SOD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增厚(表面毛糙),纤毛细胞增多,纤毛变长,肺内肺泡间隔破裂融合形成肺大泡,肺泡腔明显扩张,肺间质内见炎性细胞浸润;血清、肺组织MDA含量增加(P<0.05,P<0.01),肺组织SOD含量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揿针组大鼠上皮细胞无明显增厚(表面较平滑),纤毛细胞减少,长度变短,肺中融合的肺大泡数量减少,肺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血清MDA含量下降(P<0.01)、肺组织SOD含量增加(P<0.05).结论:揿针"肺俞"穴可以使慢阻肺大鼠的气管、肺组织病理改变得以改善,该机理与纠正其血清、肺组织氧化/抗氧化失衡状态相关.
文献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揿针;肺俞;气管;肺;氧化应激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贺建豪;黄培炜;许金森;陈铭
作者机构:
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建福州350108;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经络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3;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福建福州3501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贺建豪;黄培炜;许金森;陈铭-.揿针疗法对慢阻肺模型大鼠气道形态学及氧化水平的影响)[J].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01):17-21
A类:
B类:
揿针疗法,慢阻肺,模型大鼠,气道,氧化水平,肺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组织形态学,烟熏,脂多糖,LPS,气管滴注,针刺,刺入,每隔,胶布,抓取,脱毛,气管黏膜,黏膜上皮,上皮细胞,增厚,毛糙,纤毛细胞,变长,肺泡,肺大泡,肺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变短,肺组织病理,病理改变,该机
AB值:
0.23868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