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不同着地方式跑步的神经肌肉调谐规律——基于地面反作用力的时频分析
文献摘要:
采用连续小波变换分析跑步支撑相地面反作用力的时频分布特点,结合下肢刚度和下肢肌肉激活水平,探讨不同着地方式跑步时着地缓冲的神经肌肉调谐.分别采集前足(FFS)、全足(MFS)和后足(RFS)3种着地方式跑步时地面反作用力和下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结果显示,FFS支撑相的最大小波功率和小波功率总和明显高于MFS和RFS(P<0.05).支撑相前20%阶段,FFS表现出明显较小的最大伪频率(PFmax),且PFmax出现时间也明显较晚.此外,MFS的下肢刚度明显较高(P<0.05),FFS的下肢肌肉激活水平均较高.研究表明,跑者通过改变着地方式可调整着地时的冲击频率,与MFS和RFS相比FFS的冲击频率和下肢刚度均较小,不利于下肢弹性能的储存和利用,加上较高的下肢肌肉激活水平,易引起机体疲劳.
文献关键词:
运动生物力学;跑步;小波变换;神经肌肉调谐规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蕾;李萌;刘晔;侍书琼
作者机构:
北京体育大学 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蕾;李萌;刘晔;侍书琼-.不同着地方式跑步的神经肌肉调谐规律——基于地面反作用力的时频分析)[J].体育学刊,2022(03):132-138
A类:
神经肌肉调谐规律,PFmax
B类:
着地方式,跑步,地面反作用力,时频分析,连续小波变换,变换分析,支撑相,时频分布,肌肉激活,前足,FFS,MFS,RFS,表面肌电信号,总和,跑者,整着,冲击频率,弹性能,运动生物力学
AB值:
0.21579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