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板蓝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作用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预测板蓝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性和潜在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和文献研究中获得板蓝根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靶点基因,并得到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靶点基因的交集靶点,然后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使用Cytoscape3.8.2软件进行PPI网络可视化,通过MCODE插件提取核心靶点;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分子对接模拟,验证药物和靶标结合力.结果:共筛选出板蓝根的活性成分51个,对应210个靶点,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交集靶点共65个,得到34个核心靶点;经过网络分析和分子对接结果,11个靶点(PTGS2、RELA、TNF、NOS2、IL6、CASP3、MAPK14、IFNG、IL1B、TGFB1和CASP8)被认为是具有较好对接亲和力的主要治疗靶点;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其潜在机制主要集中在与免疫炎症、抗病毒和促凋亡相关的GO生物过程和KEGG通路上.此外,PI3K-AKT信号通路被认为可能是关键通路.结论:该研究表明,板蓝根多种有效成分以协同方式与多靶点、多途径相互作用,通过调节免疫炎症、促凋亡和抗病毒功能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起作用.
文献关键词:
中医;板蓝根;新冠肺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作者姓名:
刘敏超;杨羚;呼永河
作者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成都610075;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中医科,四川成都61008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敏超;杨羚;呼永河-.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板蓝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作用机制)[J].中药与临床,2022(02):51-57,后插1
A类:
B类:
网络药理学,对接研究,板蓝根,潜在作用,潜在机制,TCMSP,活性成分,潜在靶点,GeneCards,数据库检索,靶点基因,成分作用,作用靶点,交集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Cytoscape3,PPI,网络可视化,MCODE,插件,核心靶点,DAVID,通路富集分析,分子对接模拟,靶标,结合力,PTGS2,RELA,NOS2,IL6,CASP3,MAPK14,IFNG,IL1B,TGFB1,CASP8,接亲,亲和力,治疗靶点,免疫炎症,抗病毒,促凋亡,生物过程,PI3K,AKT,有效成分,协同方式,多靶点,多途径,调节免疫
AB值:
0.35829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