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日常生活道德观念在青年中的冲突及其调适
文献摘要:
日常生活道德观念形成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它通过"我为人人"个体权利的让渡达到了"人人为我"自身价值的实现,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意识.然而,近现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传统伦理道德也经历了一次重构.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以来,这种涵盖了古今中西之冲突的社会转型和伦理重构在今天仍然没有停止,致使在日常生活领域,广大青年时时面临着日常生活道德观念的冲突,具体表现为个体与集体、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这些冲突产生的原因,除了近现代伦理道德重构的惯性所引发的古今中西之争以外,还表现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解构和转型期道德标准界定的滞后.要对青年人中存在的这些冲突进行调适,就必须加强对青年的道德引导,优化适合于青年的道德设计,强化青年的道德实践,建立适合于新时代青年的新的日常生活道德观念.
文献关键词:
日常生活道德;观念;青年;传统伦理;伦理重构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娱;朱光亚;刘歆立
作者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450002;阳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35001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娱;朱光亚;刘歆立-.日常生活道德观念在青年中的冲突及其调适)[J].广东青年研究,2022(03):58-67
A类:
日常生活道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B类:
道德观念,个体权利,让渡,身价,中国传统社会,道德认知,道德意识,近现代,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传统伦理,伦理道德,新文化运动,伦理重构,活领,广大青年,时时,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现代伦理,道德重构,后现代主义思潮,集体主义价值观,价值观念,转型期,道德标准,青年人,突进,道德引导,道德设计,道德实践,新时代青年
AB值:
0.32523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