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运动作息行为对3~6岁儿童心理健康影响的等时替代效益研究
文献摘要:
运动作息行为由睡眠(SP)、静坐行为(SB)、低强度体力活动(LPA)和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4种身体行为组成.使用成分数据分析法,系统探究3~6儿童(共348名,其中男孩170名,女孩178名)运动作息行为时间相对分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整行为整体及单个其他行为所花费的时间后,每种身体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联以及一种行为等时替代另一种行为部分时间后心理健康的变化性.发现,运动作息行为的时间分布与多动、外化行为问题和困难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相对于其他身体行为,仅SB与外化行为问题相关具有显著性(P=0.031).等时替代分析揭示,屏幕观看类SB替代电子游戏类SB、安静学习类SB、SP和LPA时,外化行为问题得分均显著上升(20 min电子游戏类SB除外),而安静学习类SB替代其他类型身体行为时,外化行为问题得分均有所降低(20 min电子游戏SB除外),电子游戏类SB替代屏幕观看类SB时外化行为问题得分均显著下降,而替代MVPA时外化行为问题得分均显著上升.未来教育者改善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时,需着眼于不同类型SB比例的调整,审慎对待睡眠和体力活动时间的调整,其中通过适度增加安静学习类SB,降低屏幕观看类SB和电子游戏类SB以降低学龄前儿童的外化行为问题是当前最为切实可行的路径.
文献关键词:
睡眠;静坐行为;体力活动;心理健康;等时替代效益
作者姓名:
常振亚;王树明
作者机构:
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湖南长沙410100;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200241
引用格式:
[1]常振亚;王树明-.运动作息行为对3~6岁儿童心理健康影响的等时替代效益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2(03):366-372
A类:
等时替代效益
B类:
作息,儿童心理健康,健康影响,SP,静坐行为,SB,低强度,LPA,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成分数据,数据分析法,系统探究,中男,男孩,女孩,整行,所花,花费,后心,时间分布,外化行为,行为问题,替代分析,屏幕,代电,电子游戏,游戏类,安静,题得,除外,未来教育,教育者,学龄前儿童,审慎,活动时间
AB值:
0.22786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