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局部邻近弱弱型省际交界地区次区域网络演化研究——以鄂豫皖省际交界地区为例
文献摘要:
依据省际交界地区主要城市与各自省会城市邻近程度,以"(空间距离)驱动机制+(经济发展水平组合模式)类型"为亚分类依据,将弱弱型省际交界地区细分为完全邻近、局部邻近和无邻近3种亚类型.以鄂豫皖省际交界地区为例,运用引力模型等方法,分析局部邻近弱弱型省际交界地区次区域网络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8—2020年,区县节点发展潜力普遍提升,但节点的辐射强度、辐射方向未发生较大变化,市辖区仍是带动区域发展的关键节点.(2)各省内县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但边界屏蔽效应依然明显,河南省和安徽省境内仍以市域强联系为主要特征.(3)鄂豫皖省际交界地区已形成三级次区域网络,且距离省会城市越近,县域经济联系越强,次区域网络越趋于完善.以河南省信阳市为分析重点,揭示了在行政区边缘化和经济区排他性的双重作用下,"小马拉大车"式的区县联系是自身介入区域发展不足的空间表现.
文献关键词:
局部邻近型;弱弱型省际交界地区;次区域网络;鄂豫皖省际交界地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韩勇;娄昕欣;高军波;邹鹏
作者机构:
信阳师范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信阳师范学院 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软科学研究基地,河南 信阳464000;信阳师范学院 旅游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43007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韩勇;娄昕欣;高军波;邹鹏-.局部邻近弱弱型省际交界地区次区域网络演化研究——以鄂豫皖省际交界地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06):7-13
A类:
弱弱型省际交界地区,次区域网络,鄂豫皖省际交界地区,县域经济联系,行政区边缘,局部邻近型
B类:
网络演化,自省,省会城市,近程,空间距离,驱动机制,组合模式,亚类型,引力模型,时空变化特征,区县,辐射强度,市辖区,关键节点,边界屏蔽效应,仍以,市域,级次,信阳市,边缘化,经济区,排他性,双重作用,小马拉,拉大,大车,发展不足,空间表现
AB值:
0.17796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