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汉语哲学与中国哲学——兼议哲学话语的内涵与意义
文献摘要:
与关注中国哲学的话语问题相联系,"汉语哲学"渐渐受到重视.相对于"中国哲学","汉语哲学"较多地与语言的表述形式相涉.历史地看,语言形式确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然而,语言的形式与哲学的系统并不能简单地等量齐观,以汉语表述中国哲学,并不意味着可以将"中国哲学"转换为"汉语哲学".如果根据中国哲学以汉语为表达形式而把"汉语哲学"视为中国哲学的本然形态,无疑赋予语言形式以超乎其内容的意义.从现代哲学的演化看,不同哲学传统面临相互沟通的问题,执着于"汉语",容易使中国哲学隔绝于其他哲学系统.这里更为实质的问题,是如何让中国哲学取得世界范围内为其他哲学系统所能理解的形态,并让中国哲学参与世界性的百家争鸣.作为具有独特品格的哲学系统,中国哲学难以回避如何在国际学界获得话语权的问题.在这方面,应当避免三重趋向:一是在西方话语面前亦步亦趋,单纯作非反思的依傍和效仿;二是囿于以往传统,固守"以中释中";三是仅仅停留在标语口号式的"主张""要求"之上,空喊"创新""结合""自作主张",却不愿踏踏实实地研究具体问题,以形成建设性的研究结果.进而言之,中国哲学获得话语力量与中国哲学回归智慧之思,表现为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献关键词:
汉语哲学;中国哲学;话语力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国荣
作者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国荣-.汉语哲学与中国哲学——兼议哲学话语的内涵与意义)[J].社会科学,2022(11):30-35,139
A类:
B类:
汉语哲学,中国哲学,内涵与意义,相联,渐渐,史地,语言形式,确有,等量齐观,不意,表达形式,本然,超乎,相互沟通,执着,隔绝,哲学系,所能,世界性,百家争鸣,国际学界,这方面,西方话语,亦步亦趋,依傍,效仿,囿于,固守,标语口号,口号式,空喊,自作主张,踏踏实实,实实地,实地研究,具体问题,进而言之,话语力量,学回
AB值:
0.35877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