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从下第举人到乙榜进士:元代科举副榜制度的形成、实践及影响
文献摘要:
元代延祐元年复行科举以后,意在安抚会试下第举人的"恩例",逐渐摆脱两宋特奏名制度的影响.至正年间,各地开始在乡试正式录取名额之外,取中副榜,充任地方儒学教官.随后,会试亦设副榜.虽同为副榜,但两者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存在明显的差异.乡试副榜的录取对象是被正榜所摒的士子,他们具备一定儒学素养并受过举业训练,选拔其担任基层县学教谕、路学学录,可代替此前为"吏胥、富豪子弟"垄断的直学,从而通过改革与科举互为表里的基层教官选任制度来提升人才培育的水平.而会试副榜的录取对象则仅限于参加会试的国子生,且受元代族群政策与国子生构成的影响,取中人员当中虽有少数南人,但名义上仅分蒙古、色目、汉人三色.元代科举创设的副榜制度,上承两宋特奏名之制,下启明清副榜、明通榜、中正榜、副贡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影响深远,且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文献关键词:
元代科举;副榜;乙榜;恩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耿勇
作者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耿勇-.从下第举人到乙榜进士:元代科举副榜制度的形成、实践及影响)[J].社会科学,2022(10):47-61
A类:
乙榜,录取名额,国子生,通榜
B类:
举人,进士,元代科举,副榜,元年,安抚,会试,恩例,两宋,至正,乡试,中副,充任,任地,儒学,教官,的士,士子,受过,县学,教谕,路学,此前,前为,富豪,子弟,互为表里,选任制,人才培育,仅限于,族群政策,虽有,南人,名义,汉人,三色,启明,明通,中正,社会阶层,阶层流动,时代特色
AB值:
0.37739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