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血小板减少是急性胆管炎的危险信号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减少在急性胆管炎患者中的提示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7例急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77例急性胆管炎患者根据血小板指标是否≥125×109/L分为两组,即血小板正常组(≥125×109/L)患者59例和血小板减少组(<125×109/L)患者18例.观察两组患者血象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计数、血小板计数)、生化指标[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淀粉酶)]、感染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是否存在休克、是否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是否存在精神神经症状、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血小板减少组患者在白细胞升高(33.33%vs.20.34%)、中性粒细胞升高(38.89%vs.37.29%)、血红蛋白减低(33.33%vs.23.73%)、ALT升高(88.89%vs.81.36%)、总胆红素升高(94.44%vs.76.27%)、直接胆红素升高(100.0%vs.77.97%)、间接胆红素升高(83.33%vs.72.88%)、C-反应蛋白升高(94.44%vs.79.66%)、降钙素原升高(73.33%vs.57.69%)、乳酸脱氢酶升高(38.89%vs.25.42%)、淀粉酶升高(44.44%vs.29.31%)、存在精神神经症状(5.56%vs.1.69%)等方面的比率高于血小板正常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减少组患者在AST升高(94.44%vs.66.10%)、出现休克(33.33%vs.1.69%)、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22.22%vs.1.69%)等的比率均高于血小板正常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减少组患者AST、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高于血小板正常组患者(170.65 U/L vs.49.00 U/L、111.67±85.19 mg/L vs.68.70±68.93 mg/L、3.18 ng/mL vs.0.65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胆管炎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时,需要警惕存在感染的可能.血小板减少也提示着疾病可能更加凶险.
文献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急性胆管炎;危险信号
作者姓名:
刘少博;杜宇璠;孙雪莲;王国兴
作者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 北京 100050
引用格式:
[1]刘少博;杜宇璠;孙雪莲;王国兴-.血小板减少是急性胆管炎的危险信号)[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2(02):138-141
A类:
B类:
血小板减少,急性胆管炎,危险信号,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友谊医院,医院急诊科,血小板指标,板正,血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淀粉酶,感染指标,降钙素原,休克,用血,血管活性药物,神经症状,住院天数,减低,白及,少时,凶险
AB值:
0.15554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