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网络药理学对紫苏-百合药对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作用机制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紫苏-百合药对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有效活性成分及相应基因靶点、信号通路,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和文献检索紫苏-百合药对的主要化合物及其相应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检索原发性失眠的疾病靶点;紫苏-百合药对和原发性失眠的交集基因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可视化;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到紫苏-百合药对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共22个,其中紫苏16个,百合7个(包含1个重复活性成分);有效活性成分与原发性失眠共同作用靶点53个;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生物过程(BP)共有284条;细胞组分(CC)共有35条;分子功能(MF)共有58条;KEGG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102条通路.结论:紫苏-百合药对能够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原发性失眠,为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提供了生物信息学基础.
文献关键词:
紫苏;百合;网络药理学;原发性失眠;不寐;基因靶点;信号通路;化合物成分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振亦;常泽;胡文悦;林景峰;王育纯;马华萍;刘甘露;韩振蕴
作者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100078;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深圳,51817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振亦;常泽;胡文悦;林景峰;王育纯;马华萍;刘甘露;韩振蕴-.基于网络药理学对紫苏-百合药对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作用机制研究)[J].世界中医药,2022(12):1666-1671
A类:
B类:
网络药理学,紫苏,百合,药对,原发性失眠,药理学研究,活性成分,基因靶点,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综合数据库,TCMID,文献检索,主要化合物,作用靶点,GeneCards,孟德尔遗传,OMIM,String,Cytoscape,软件构建,建网,网络可视化,DAVID,交集靶点,基因本体,富集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复活,生物过程,CC,MF,信号通路富集,集结,多靶点,多通路,不寐,化合物成分
AB值:
0.28161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