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一次性可扩张通道辅助下微创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一次性可扩张通道辅助下微创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后路开放手术,观察组患者行一次性可扩张通道辅助下微创.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术后至可下床时间.分别于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2组患者腰腿疼痛程度.分别于术前、术后14 d、术后6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2组患者腰腿功能障碍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腰椎CT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方法评估2组患者腰椎融合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至可下床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3 d(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及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14 d(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观察组患者的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腰椎椎体间骨性融合率分别为86.67%(78/90)和88.89%(80/90);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骨性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0,P>0.05).结论 一次性可扩张通道辅助下微创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以明显减轻患者腰腿疼痛和腰腿功能障碍症状,但一次性可扩张通道辅助下微创在术后早期对患者疼痛的缓解要优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且患者创伤小,术后可下床时间早.
文献关键词:
一次性可扩张通道辅助下微创;传统后路开放手术;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姓名:
张成祺;裴济民;赵永辉;徐顺利
作者机构: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河南 新乡 453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成祺;裴济民;赵永辉;徐顺利-.一次性可扩张通道辅助下微创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2(03):264-268
A类:
一次性可扩张通道辅助下微创
B类:
传统后路开放手术,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新乡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可下,下床,视觉模拟评分,VAS,腰腿疼痛,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腿功能障碍,矢状位,重建方法,方法评估,腰椎融合,椎体,融合率,术后早期
AB值:
0.09871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