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双酚类化合物对BRL 3A肝细胞增殖、氧化应激和致突变作用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比较双酚A(BPA)、双酚S(BPS)、双酚F(BPF)和双酚AF(BPAF)对大鼠BRL 3A肝细胞增殖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并研究其致基因突变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的BRL 3A肝细胞分别暴露于0、5、10、25、50、100、150和200 μmol/L的BPA、BPS、BPF和BPAF,48 h后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选择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的最低浓度,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BRL 3A肝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反映细胞氧化应激程度;采用Ames试验研究1 000、200、40、8和1.6 μg/皿的4种双酚类化合物对组氨酸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菌(TA1535、TA97a、TA98、TA100和TA102)回变菌落的影响.结果 BPA和BPF在 100~200 μmol/L,BPAF在25~200 μmol/L,肝细胞存活率随浓度增加而明显下降,BPS在5~200 μmol/L,肝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变化;BPA、BPS、BPF和BPAF对BRL 3A肝细胞的IC50分别为 131.7、>200、187.5和21.6 μmol/L.BPS(100 μmol/L)和BPAF(25 μmol/L)未引起ROS水平明显变化;BPA(100 μmol/L)和BPF(100 μmol/L)显著升高ROS水平.Ames试验结果显示,4种双酚类化合物对TA1535、TA97a、TA98、TA100和TA102均未呈现致基因突变作用.结论 BPAF对BRL 3A肝细胞的毒性最大,BPS低剂量暴露的影响较小;双酚类化合物对肝细胞的毒性效应可能与诱导氧化应激有关.在本试验条件下,4种双酚类化合物均未呈现致基因突变性.
文献关键词:
双酚类化合物;BRL 3A肝细胞;氧化应激;Ames试验;致突变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真;洪颖;盖雅婷;林丽花;翁鹭娜;李玲玲
作者机构:
厦门市食品药品质量检验研究院药理科,福建厦门36101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真;洪颖;盖雅婷;林丽花;翁鹭娜;李玲玲-.双酚类化合物对BRL 3A肝细胞增殖、氧化应激和致突变作用研究)[J].预防医学,2022(03):302-306
A类:
B类:
双酚类化合物,BRL,3A,肝细胞增殖,变作,BPS,BPF,BPAF,基因突变,体外培养,CCK,细胞存活率,半数抑制浓度,IC50,DCFH,DA,荧光探针,探针法,细胞内活性氧,ROS,应激程度,Ames,组氨酸营养缺陷,鼠伤寒沙门菌,TA1535,TA97a,TA98,TA100,TA102,菌落,毒性效应,试验条件,致突变性
AB值:
0.19972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