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颅面非中线皮样囊肿109例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总结颅面非中线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整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09例颅面非中线皮样囊肿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骨质改变情况分为骨质改变组与骨质未改变组,对两组患儿性别、发现症状时年龄、手术年龄、囊肿位置、囊肿活动度及囊肿大小进行分析。结果:骨质改变组发现症状时年龄为(0.64±0.21)岁,而骨质未改变组为(1.39±2.19)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71,
P=0.005);囊肿活动度差者合并骨质改变的发生率为43.6%(17/39),囊肿活动度好者合并骨质改变的发生率为10.0%(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6.458,
P<0.001);骨质改变组与骨质未改变组在性别、囊肿位置、手术年龄以及囊肿大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颅面非中线皮样囊肿患儿体格检查囊肿活动度差,高度提示存在骨质改变,推荐术前行CT或MRI检查以了解肿物与骨质情况;术中注意探查囊肿底部,完整切除肿物。
文献关键词:
皮样囊肿/诊断;皮样囊肿/治疗;面部/病理学;颅骨/病理学;骨/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方成;董晨彬;李军;刘翔琪;张帅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整形外科,上海 20110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方成;董晨彬;李军;刘翔琪;张帅-.颅面非中线皮样囊肿109例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22(06):567-570
A类:
B类:
中线,皮样囊肿,临床特点,诊治分析,诊治经验,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整形外科,骨质,未改,活动度,肿大,好者,体格检查,肿物,探查,完整切除,颅骨
AB值:
0.21668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