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肺结核患者治愈后肺内残留的非活动性结核病灶的CT特征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肺结核治愈后肺内残留的稳定的非活动性结核病灶的分布、CT特点及其在长时间无医疗干预情况下的演化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分析的方法,搜集2017年5月至2020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符合入组标准的100例患者的两次随访CT资料,对两次资料中肺内非活动性病灶的分布、CT形态和特点,以及两次CT中的病灶演化特点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100例肺结核治愈患者最常见的肺内非活动性病灶征象为索条(88.0%)、结节(67.0%)和斑片(63.0%).人均可检出结节病灶6.5(1.0,8.3)个、斑片病灶1.6(1.0,2.0)个.可见钙化表现、与胸膜粘连、边缘存在索条的结节、斑片及条片病灶发生率分别为92.6%(403/435)、52.9%(54/102)及 81.0%(17/21),72.2%(314/435)、93.1%(95/102)及 100.0%(21/21),76.6%(333/435)、96.1%(98/102)及100.0%(21/21).结节、斑片、条片病灶在随访前后两次的检查中横断最大径[6.97(5.44,10.47)mm和6.72(4.87,9.67)mm,18.30(10.67,30.46)mm 和 16.00(9.59,30.76)mm,42.30(21.63,74.90)mm 和41.75(18.75,73.37)mm]和病灶体积[18.03(14.86,77.89)mm3和 16.10(14.02,55.04)mm3,201.57(61.02,633.55)mm3和 144.29(58.68,612.75)mm3,3224.00(410.50,5265.00)mm3和3138.25(302.08,3865.50)mm3]均显著减少(Z=-10.289,P<0.001;Z=-3.658,P<0.001;Z=-2.312,P=0.021;Z=-7.524,P<0.001;Z=-3.334,P=0.001;Z=-2.194,P=0.028),且结节和斑片的病灶 CT 均值[157.01(126.24,236.77)HU和211.22(144.96,342.05)HU,19.79(17.22,45.89)HU 和31.15(16.16,64.08)HU]显著增加(Z=-10.342,P<0.001;Z=-4.094,P<0.001).结论:肺结核治愈患者最常见的肺内非活动性病灶征象为索条、结节和斑片,且多数表现出钙化、与胸膜粘连、边缘存在索条不光整.非完全钙化和纤维化病灶在治疗停药后的随访中表现为体积进行性病灶缩小、密度增加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对于判断肺内病灶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关键词:
结核;肺;预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作者姓名:
秦李祎;吕岩;杨阳;贾俊楠;霍凤敏;李卫民;吕平欣
作者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国家结核病临床实验室/耐药结核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114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影像科,北京101149;北京老年医院影像科,北京10009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秦李祎;吕岩;杨阳;贾俊楠;霍凤敏;李卫民;吕平欣-.肺结核患者治愈后肺内残留的非活动性结核病灶的CT特征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22(04):336-342
A类:
B类:
肺结核患者,非活动性,活动性结核,结核病,医疗干预,干预情况,演化情况,首都医科大学,胸科,演化特点,征象,结节病,钙化,胸膜粘连,mm3,HU,不光,光整,停药后,体层摄影术,线计算
AB值:
0.214692
相似文献
基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转录组学对痰菌阴性肺结核病变组织的活动性生物标志物筛选和初步验证
吴立伟;王琳;温子禄;马辉;欧勤芳;吴春;高欣;石磊;李洪伟;夏凡;宋曙;朱召芹;刘海鹰;陈心春;张舒林;黄家颖;宋言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胸外科,上海 201052;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科学研究部,上海 201052;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科,无锡 214007;长春市传染病医院结核科,长春 130123;上海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上海 200233;解放军海军第九〇五医院肺病科,上海 200050;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病理科,上海 201052;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检验科,上海 20105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北京 100006;深圳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深圳 51806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上海 200025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