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后极部环状脉络膜营养不良多模式眼底影像学特征
文献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后极部环状脉络膜营养不良多模式影像特点.方法 4例(8只眼)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36~76岁,平均52.8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年.随访6个月至2年.矫正视力0.3~0.5.经眼底照相、自发荧光、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视野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归纳出该病的临床特点及眼底影像学特征.结果 8只眼均呈围绕视神经和颞侧血管弓的对称性萎缩性病变,黄斑部受累相对较轻.自发荧光可见病灶区清晰的环形低荧光.30度视野检查示环状视野缺损,90度视野示中央视敏度下降显著,周边视野未见异常.结论 后极部环状脉络膜营养不良是一种罕见疾病,早期视网膜色素上皮(RPE)退行性改变,并逐渐累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光感受器细胞层,最终引起进行性视力减退、夜视力下降、色觉异常.目前没有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
文献关键词:
脉络膜营养不良;多模式影像;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自发荧光;视网膜电图
作者姓名:
刘鹏飞;胡玉章;王婷婷
作者机构:
610072 成都爱迪眼科医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鹏飞;胡玉章;王婷婷-.后极部环状脉络膜营养不良多模式眼底影像学特征)[J].临床眼科杂志,2022(06):512-515
A类:
相干光层析成像术,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
B类:
脉络膜营养不良,良多,眼底影像学,影像学特征,观察分析,多模式影像,影像特点,中男,矫正视力,眼底照相,自发荧光,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视网膜电图,ERG,临床特点,视神经,萎缩性,性病变,黄斑部,受累,较轻,视野检查,视野缺损,央视,视敏度,未见异常,罕见疾病,RPE,退行性改变,脉络膜毛细血管,光感受器细胞,细胞层,减退,夜视,视力下降,色觉,确有
AB值:
0.3135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