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试论临床施灸建立温度控制标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施灸建立温度控制标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方法 选取16例慢性腰背痛志愿者,分别保持42℃、41℃、40℃、39℃灸温照射督脉的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记录得气感应出现前期的时间、艾灸得气累积时间、艾灸得气积分.在此基础上,研制督脉温度控制施灸装置,并比较督脉温度控制施灸装置与传统隔姜督脉灸的得气效应.结果 灸温为42℃时,艾灸得气的前期时间短,得气强,与其他灸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灸温42℃组与灸温41℃组得气累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灸温40℃、39℃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隔姜督脉灸组比较,督脉温度控制施灸装置组艾灸得气前期的时间显著缩短、艾灸得气累积时间显著延长、艾灸得气积分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最佳灸温施灸可以缩短艾灸得气前期时间、增加艾灸得气持续时间,提高艾灸得气强度.
文献关键词:
艾灸得气;灸温;温度控制;悬灸
作者姓名:
谢丁一;李巧林;李海燕;王绥卓;陈日新
作者机构: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引用格式:
[1]谢丁一;李巧林;李海燕;王绥卓;陈日新-.试论临床施灸建立温度控制标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06):45-49
A类:
B类:
温度控制,控制标准,必要性与可行性,慢性腰背痛,灸温,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录得,艾灸得气,累积时间,督脉灸,得气效应,悬灸
AB值:
0.1863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