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期刊详情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刊物,81年创刊。以提高为主,注重实用,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主要反映最新的中医药科研、临床、教学成果与经验。辟有理论研究、中医基本概念论析、安徽近代名老中医学术精华、新安医学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针灸经络、方药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教学研究、综述等栏目。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等。可供广大中医药人员、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中医院校师生及自学深造中医者参阅。
{{ isqkjj == false ? "展开" : "收起" }}
出版周期:双月刊
语种:中文
影响因子:2.4
国内刊号:34-1324/R
国际刊号:2095-7246
♦ 主要栏目:理论研究 新安医学研究 临床研究 临床经验 针灸经烙 实验研究 方药研究 综述
♦ 获奖情况: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04)和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04),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04),安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05)
♦ 收录情况: {{ e.split(":")[0] }} < 查看更新情况
♦ 期刊情况:CSTPCD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联系方式
主编:马宗华
电话:0551-65169048
邮编:230038
邮箱:ahxbbjb@163.com
地址:合肥市梅山路
发文分析
发文类型:
{{ obj.kz7 == 1 ? "学术" : obj.kz7 == 2 ? "学术+科普" : obj.kz7 == 3 ? "科普" : "未知" }}
年刊文量:
{{ obj.wznum }}篇
单期页码:
{{ obj.maxpage }}页
发文地域: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机构特征:
{{ item.word }}
发文热门词:
{{ item.name }}
文章分类:
{{ item.key }}({{ (item.value * 100).toFixed(2) }}%)
{{ iswzfl == false ? "展开更多" : "收起全部" }}
{{ item.flname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学者H指数区间
机构H指数区间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http://xuebao.ahtcm.edu.cn

 (202302期)

3、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双月1日出版。

2023427日星期四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投稿须知

【官网信息】

 

一、投稿简则

1.本刊恪守至精至诚,惟是惟新之校训,崇尚学术求真,致力于传播科学文明。目前已启动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和万方数据库文献相似性检测系统,本刊来稿均需上传至上述检测系统进行检测。请广大作者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共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2.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将论文编入以上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否则视为同意。

3.来稿应涉及与中医药有关的内容。

4.稿件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谨,层次清晰,文字精练,数据准确,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5.来稿应是Word格式(应另存为较低版本,以Word2003Word2007为宜),正文用五号宋体,表题、表格正文、表注用小五号宋体,行距1.25倍或1.5倍。来稿不要分栏。作者简介及基金项目可在文末注明。

6.简化字以198610月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为准;外文必须分辨出大小写、上下标、正斜体,非英文要注明语种。

7.图表应有自明性,能用文字说明的尽量不用图表。表格用三线表。照片要清晰,病理切片应注明染色方法,显微镜照片应注明放大倍数。图表均要有图题、表题。应单独提供jpgtif格式的图片,像素不低于30万(最好120万以上),分辨率不低于300 dpi,图片名称与正文中一致,将所有图片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中,压缩后保存备用(投稿时无需同时上传图片,需要时编辑将通过电子邮件与作者联系)。图中不要植入任何文字或标记,若有文字或标记,请标注在打印稿上,由编辑部进行技术加工。彩色图片将随文彩印。

8.文内标题层次一般不超过3级,一律用11.11.21.1.11.1.2等标识,均顶格写。

9.来稿应附38个关键词。对3000字以上的论著请附200字左右的结构式摘要(理论研究不要写成结构式摘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同时附英文文题、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作者单位译名,以及与中文摘要相一致的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10.本刊使用法定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应使用国际符号。

11.数字用法请按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书写。

12.正确使用名词术语。现代科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为准,中医名词可参照《中医大辞典》和有关教材;药名应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名称为准。

13.文稿中若引用他人观点和数据,要注明出处,并列入参考文献。请莫用脚注或尾注著录参考文献,因为这样不利于编辑加工。

1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必须排序,应注明每位作者的工作单位和邮政编码。第一作者还须提供性别、出生年、学位、职称、是否为研究生导师等方面的信息。通信作者应注明联系电话及其电子信箱。

15.来稿若是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论文,须附本单位介绍信,表示同意公开发表,对论文真实性和保密性负责。若是各级基金资助项目、科研成果、获奖成果的论文,请在首页下方或文后标明。基金项目应注明项目编号。

16.来稿若涉及统计学处理,请注明统计学方法。

二、其他注意事项

1.本刊以发表研究性论文为主,注重实用和提高。对于不符合本刊栏目要求的论文,编辑初审时会直接退稿。

2.本刊审稿周期为2个月以内,在此期间请莫一稿多投。若需撤稿,请予声明(可发电子邮件至ahxbbjb@163.com)。作者可在作者中心登录后对稿件进行查询,若长期未审回,请致电(联系电话:0551-65169048)或发邮件查询。

3.每次来稿请仅投1篇,不要一次投稿两篇以上。

4.在读研究生投稿,应先将论文送给导师审阅,在导师修改完善以后再投稿。

5.退修后长期未修回且无任何回复者,将作退稿处理。

6.本刊不收加急费和审稿费,酌收版面费。

7.一般按照论文的录用顺序发表论文。若作者急于发表论文,投稿时应特别说明。

学术论文:{{ zhichengxiangqing.pkmark || 0 }}篇
科普文章:{{ zhichengxiangqing.hxmark || 0 }}篇
职称要求查看来源
职称说明
以上信息,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