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纳布啡改善瑞芬太尼诱导的大鼠痛觉过敏的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纳布啡对瑞芬太尼诱导的大鼠痛觉过敏的改善作用及对脊髓背角常染色质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2(G9a)和钠激活钾通道(Slack)表达的影响.方法 55只大鼠随机抽取30只作为对照组、瑞芬太尼组和切口痛组,每组10只,其余25只建造瑞芬太尼诱发大鼠术后痛觉过敏反应模型,20只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纳布啡组,每组10只.瑞芬太尼组、模型组和纳布啡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对照组、切口痛组输注等体积生理盐水,输注5 min后,切口痛组、模型组、纳布啡组接受左后足底切口术,对照组、瑞芬太尼组仅仰卧固定到手术台相同时间.纳布啡组泵注瑞芬太尼前3 min静注纳布啡,其余各组静注等体积的氯化钠注射液.大鼠造模后2~48 h进行痛觉行为学测定;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脊髓背角细胞炎症因子;用免疫荧光法检验脊髓背角的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状态;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造模后48 h脊髓背角G9a、Slac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随造模时间延长,瑞芬太尼组、切口痛组、模型组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应阈(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热缩足反应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值持续减小,而纳布啡组持续增大(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瑞芬太尼组、切口痛组、模型组、纳布啡组大鼠的PWMT和PWTL值均减小(P<0.05);与瑞芬太尼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PWMT和PWTL值减小、纳布啡组PWMT和PWTL值增大(P<0.05),切口痛组与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纳布啡组PWMT和PWTL值增大(P<0.05).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升高(P<0.05);与瑞芬太尼组比较,模型组TNF-α、IL-1β 水平较高,纳布啡组TNF-α、IL-1β水平降低(P<0.05),切口痛组与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纳布啡组TNF-α、IL-1β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瑞芬太尼组、切口痛组的星形胶质细胞明显激活,模型组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密度最大,纳布啡组与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G9a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Slack总蛋白与膜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瑞芬太尼组比较,模型组G9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升高,Slack总蛋白与膜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纳布啡组G9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降低,Slack总蛋白与膜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切口痛组与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纳布啡组G9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降低,Slack总蛋白与膜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 对瑞芬太尼诱导的术后痛觉过敏反应大鼠模型进行纳布啡预处理,可有效改善大鼠的痛觉过敏,可能是通过下调G9a、上调Slack的表达,达到镇痛的效果.
文献关键词:
纳布啡;瑞芬太尼;痛觉过敏;脊髓背角;常染色质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2(EHMT2);钠激活钾通道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洪影;庞红利;祁向雯
作者机构: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开封 4750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洪影;庞红利;祁向雯-.纳布啡改善瑞芬太尼诱导的大鼠痛觉过敏的机制)[J].西北药学杂志,2022(04):64-69
A类:
钠激活钾通道
B类:
纳布啡,瑞芬太尼,脊髓背角,染色质,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G9a,Slack,随机抽取,切口痛,术后痛觉过敏,过敏反应,反应模型,静脉输注,生理盐水,组接,左后,足底,仰卧,到手,手术台,泵注,静注,氯化钠注射液,大鼠造模,行为学,酶联免疫吸附法,细胞炎症因子,免疫荧光法,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细胞激活,激活状态,蛋白免疫印迹法,定造,paw,withdrawal,mechanical,threshold,PWMT,热缩,潜伏期,thermal,latency,PWTL,之比,模组,tumor,necrosis,interleukin,平降,细胞密度,白相,相对表达量,总蛋白,膜蛋白,大鼠模型,镇痛,EHMT2
AB值:
0.1812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