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凉山"6·26"致洪暴雨天气的成因分析
文献摘要:
为提高凉山州致洪暴雨的预报水平,利用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FY-2G卫星的TBB资料、西昌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以及NCEP和ECMWF的再分析资料,从天气学角度对2020年6月26日夜间发生在凉山州北部的一次致洪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中层的短波槽和低层具有气旋性曲度的偏南气流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低层偏南风与中尺度低涡后部的东北风形成的中尺度切变线支持了 MCC的发展,是强降水发生的主要动力来源;雷达回波表现出显著的逆风区和"列车效应"特征;低层显著的水汽辐合配合深厚的上升运动,以及降水前低层的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都有利于暴雨的发生.通过对"6·26"暴雨的分析为凉山州致洪暴雨的预报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依据.
文献关键词:
中尺度气象学;致洪暴雨;中尺度低涡;辐合;MCC;列车效应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文龙;竹利;黄欣;陈朝平
作者机构:
凉山州气象局,四川西昌615000;南充市气象局,四川南充637000;四川省气象台,四川成都61007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文龙;竹利;黄欣;陈朝平-.凉山"6·26"致洪暴雨天气的成因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02):202-207
A类:
中尺度气象学
B类:
致洪暴雨,暴雨天气,成因分析,凉山州,报水,空观,观测资料,FY,2G,TBB,西昌,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NCEP,ECMWF,再分析资料,天气学,日夜,诊断分析,对流层,中层,短波,低层,气旋,曲度,环流,偏南风,中尺度低涡,后部,东北风,切变线,MCC,强降水,动力来源,雷达回波,逆风区,列车效应,水汽辐合,上升运动,对流不稳定,斜压不稳定,定都
AB值:
0.402169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