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黄土高原一次对流性大暴雨成因分析
文献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数据、NCEP FNL 1° ×1°再分析资料、FY-2C红外云图和TBB资料、榆林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8年8月10日神木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河套西部西风槽东移和副高东移南退造成的冷暖空气在榆林的交汇是这次大暴雨产生的有利环流背景;暴雨发生前沿副热带高压外围,东南沿海至黄土高原北部的偏南气流发展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700 hPa内蒙西部—宁夏—甘肃南部的竖切变线在东移过程中受东部高压系统的阻挡转为东东北—西西南向切变,不断新生的中小尺度系统沿着切变线东移,使得降水持续时间增长;暴雨发生前大气不稳定度强,CAPE形态呈细长条形,其值为2108 J/kg;卫星资料可以较早地识别出对流系统,对流云顶合并,则对流加强,对流单体出现分裂时,对应地面降水减弱;雷达回波上,对流有组织化地发展和列车效应是产生对流性大暴雨的有利条件.
文献关键词:
大暴雨;环境场;对流单体识别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薛小宁
作者机构:
榆林市气象局,陕西榆林 719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薛小宁-.黄土高原一次对流性大暴雨成因分析)[J].陕西气象,2022(05):7-14
A类:
对流单体识别
B类:
黄土高原,对流性,大暴雨,暴雨成因,成因分析,气象观测,观测数据,NCEP,FNL,再分析资料,FY,2C,红外云图,TBB,榆林,多普勒雷达,日神,神木,暴雨天气,天气过程,综合诊断,诊断分析,河套,西风槽,东移,副高,冷暖空气,环流背景,生前,副热带高压,东南沿海,偏南,水汽,不稳定能量,hPa,甘肃南部,切变线,高压系统,阻挡,东东,西西,南向,中小尺度系统,大气不稳定度,CAPE,细长,长条形,卫星资料,对流系统,对流云,云顶,地面降水,雷达回波,有组织,列车效应,有利条件,环境场
AB值:
0.469932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