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重复经颅磁刺激上调DJ-1表达改善小鼠创伤性脑损伤后功能障碍的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小鼠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的神经功能障碍恢复及DJ-1表达的影响。方法:8~12周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TBI组及rTMS组,每组10只。Sham组只开骨窗,不打击脑皮质;TBI组和rTMS组应用控制性皮层冲击损伤(CCI)模型,采用固定打击速度(3 m/s)、停留时间(200 ms)及打击深度(3.0 mm)的方法进行模型制备。模型制备后24 h对Sham组和rTMS组给予rTMS治疗(频率为1 Hz,每次持续25 s,5次/d,连续治疗14 d),TBI组治疗时放入关闭的线圈内。分别在治疗前后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行为学实验。治疗14 d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创伤灶周围区域神经元中DJ-1表达变化;采用TUNEL染色检测创伤区域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J-1的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创伤后7、14 d,TBI组和rTMS组的mNSS评分均显著高于Sham组,且rTMS组的mNSS评分低于TB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MS组的mNSS评分在创伤后14 d已降低至6分以下。行为学实验中,平衡木实验结果显示创伤后小鼠通过平衡木的时间显著增加,随着时间延长小鼠运动功能逐渐恢复,rTMS组小鼠通过平衡木的时间相较于TBI组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棒实验结果显示创伤后小鼠在转棒上停留的时间明显减少,随着时间延长停留时间逐渐增加,但rTMS组小鼠停留的时间明显多于TB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模型小鼠脑组织病理学显示,脑创伤区域损伤明显,损伤灶局限并逐渐修复。与Sham组和TBI组相比,rTMS组DJ-1表达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可有效促进TBI小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和创伤灶的恢复,可能是由于rTMS促进了机体DJ-1的表达,使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以及创伤面积减小。
文献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DJ-1;创伤性脑损伤;神经系统损伤修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程俊凯;罗耀文;李娟;张磊;杨淑涵;王彦刚
作者机构:
710000 西安,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710054 西安市第九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西安市第九医院)神经外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程俊凯;罗耀文;李娟;张磊;杨淑涵;王彦刚-.重复经颅磁刺激上调DJ-1表达改善小鼠创伤性脑损伤后功能障碍的研究)[J].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22(05):261-268
A类:
B类:
重复经颅磁刺激,DJ,创伤性脑损伤,脑损伤后,rTMS,TBI,神经功能障碍,C57BL,6J,Sham,假手,脑皮质,控制性,皮层,冲击损伤,CCI,停留时间,ms,模型制备,放入,入关,线圈,圈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行为学实验,苏木,木素,伊红,HE,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表达变化,TUNEL,blot,蛋白水平表达,创伤后,mNSS,平衡木,运动功能,转棒实验,模型小鼠,小鼠脑组织,脑创伤,神经系统损伤修复
AB值:
0.23069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