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分形理论和模型试验的沟道物源动储量评价模型
文献摘要:
汶川地震后,大量松散固体物源堆积在沟道中,使沟道泥石流发生的概率激增.准确的计算泥石流沟道物源的动储量一直是泥石流物源统计的难点.文章以七盘沟下游主沟段沟道物源为研究对象,在实地勘查、资料收集的基础上,以室内模型试验为研究手段,引入分形理论将复杂的土体粒度成分用分维值定量描述,研究不同沟道堆积体在不同降雨作用下的侵蚀规律,建立以降雨强度和分维度为双影响因子的动储量评价模型.研究表明:粗粒土不易起动,但在充足的水动力条件下,侵蚀作用会成倍放大;上细下粗土发生泥石流时侵蚀变化和总的侵蚀规模较小,这种粒序分布形式有益于沟道的稳定;上粗下细土与粗粒土的侵蚀现象类似,但发生大规模泥石流的降雨阈值低于粗粒土;沟道物源中,侵蚀作用效应的排序为:溯源侵蚀>下切侵蚀>侧缘侵蚀>潜蚀;文章所拟合的公式适用于宽缓型沟道泥石流,对于窄陡型沟道泥石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文献关键词:
泥石流;沟道物源;动储量;模型试验;分形理论
作者姓名:
张友谊;王云骏;袁亚东
作者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绵阳 621010;四川正天创意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41
引用格式:
[1]张友谊;王云骏;袁亚东-.基于分形理论和模型试验的沟道物源动储量评价模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2(05):40-49
A类:
沟道物源,七盘
B类:
分形理论,理论和模型,动储量,储量评价,汶川地震,震后,固体物源,泥石流,激增,实地勘查,资料收集,室内模型试验,研究手段,土体,分用,分维值,堆积体,降雨作用,降雨强度,分维度,双影,粗粒土,起动,水动力条件,侵蚀作用,成倍,流时,蚀变,规模较,分布形式,有益于,降雨阈值,作用效应,溯源侵蚀,下切侵蚀,潜蚀,宽缓
AB值:
0.30753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