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元假设、内在逻辑与系统方略
文献摘要:
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时代,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范式,其提质增效有赖于将重心从规模和体系扩展转向课程这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本体性要素的内涵式建设和供给侧改革.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有效推进和纵深建构,应以"可教论"——创新创业能够被教授和学习、"有用论"——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构件与功能载体之元假设的广泛认可为逻辑起点,并遵循四大内在逻辑:创新为体、创业为用,能力本位、强化实践,融通专业、深度交互,对标全体、分类施教.驱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整合化和体系化建设的系统方略在于:重整课程目标,指向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知识—能力—素质"三维图式;优化课程结构,构建表征模块化与体系化的横纵贯通式课程集群;重组课程内容,促进通识性、专业性和实践性的交叉耦合;革新课程实施,推动"教""学""做"的协调交互;重构课程评价,实现过程体验与学习结果的科学融通;健全课程机制,上下协同驱动多元要素的联动运行.
文献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课程建设;课程体系;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冬
作者机构: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北京10008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冬-.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元假设、内在逻辑与系统方略)[J].当代教育论坛,2022(04):71-82
A类:
B类: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发展时代,新型人才,人才培养范式,有赖于,体系扩展,展转,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本体性,内涵式,供给侧改革,有效推进,可教,逻辑起点,大内,能力本位,强化实践,深度交互,施教,驱动创新,课程整合,体系化建设,重整,整课,课程目标,核心素养,三维图,图式,优化课程,课程结构,建表,纵贯,贯通式,通识,交叉耦合,新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实现过程,过程体验,学习结果,上下协同,协同驱动,联动运行
AB值:
0.37828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