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卷烟燃烧灰分形成机制研究
文献摘要:
为揭示卷烟燃烧灰分形成机制,采用色差仪、扫描电镜、能量色散X射线谱仪和红外光谱仪等表征卷烟燃烧灰分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燃烧热解模拟条件下烟丝和卷烟纸残留物的外观、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及化学组成.结果表明:①卷烟燃烧灰分不同区域外观特征呈多样性.②卷烟燃烧过程中,卷烟纸先发生纤维素降解碳化,颜色由白变黑,随后焦炭燃烧,颜色由深变浅,CaCO3颗粒之间粘聚增大,形成了以Ca、O、K和Na为主的灰分.③燃烧锥内烟丝表面被烧蚀鼓泡,大量脱氧,形成了表面粗糙、含大量褶皱条纹的黑色焦炭,随后焦炭燃烧,多种无机元素富集,颜色由深变浅,烟丝表面形成的高强度泡被烧蚀形成大量孔洞,最后发生无机成分热反应,质量损失较少,颜色更浅,最终形成了含有钙钾镁的氧化物、磷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硅酸盐和微量有色金属元素的烟丝灰分.
文献关键词:
卷烟;燃烧灰分;包灰;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化学组成;色差
作者姓名:
王孝峰;张劲;郑丰;管明婧;王成虎;周顺;鲍穗;张亚平;曹芸;邢伟义;郭东锋;王健;金宇;谢映松;张晓宇;李延岩
作者机构:
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烟草行业燃烧热解研究重点实验室,合肥市高新区天达路9号 230088;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烟草化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市高新区天达路9号 23008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肥市蜀山区金寨路96号 23002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孝峰;张劲;郑丰;管明婧;王成虎;周顺;鲍穗;张亚平;曹芸;邢伟义;郭东锋;王健;金宇;谢映松;张晓宇;李延岩-.卷烟燃烧灰分形成机制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2022(02):14-26
A类:
燃烧灰分,白变黑
B类:
卷烟燃烧,分形,用色,色差仪,能量色散,线谱,红外光谱仪,燃烧热解,解模,烟丝,卷烟纸,残留物,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化学组成,域外,外观特征,燃烧过程,纤维素降解,焦炭,变浅,CaCO3,Na,燃烧锥,烧蚀,鼓泡,脱氧,表面粗糙,褶皱,条纹,无机元素,元素富集,孔洞,热反应,质量损失,磷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硅酸盐,有色金属,金属元素,包灰
AB值:
0.3161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