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西北干旱荒漠区典型露天煤矿不同下垫面风沙流特征
文献摘要:
为揭示西北干旱荒漠区露天煤矿风蚀特征,选取该区域内具备代表性的典型露天矿区,对其不同场地下垫面进行分析,通过野外实地监测,分析了矿区不同下垫面风沙流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随高度增加,块石植被低覆盖干燥(RLd)下垫面风沙流输沙量垂向特征表现为先依次递减后增加,其余下垫面则总体表现为随高度增加而减少;0.2 m为风沙流的主要输移层,砾石覆盖度、植被覆盖度与地表湿润度的增加,会有效降低风沙流水平通量.近地表土壤结构受大型机械循环作业活动变的疏松、风蚀物质粒径减小,同时因自身地表干燥,研究区近地表土壤风蚀可蚀性增加;水平通量在风季时期因人为干扰作用,沙尘加快了运移.在车工机械的影响下,矿内生产活跃区下垫面风沙流空间结构特征较其他下垫面出现向高层偏移的现象,主要开采区域风蚀程度严重,且人为干扰程度越强,偏移现象越明显.矿区周边沙地下垫面水平通量较大,地表可风蚀性质较强,受研究区盛行风及人为采矿导致地表凹陷等因素影响,该区域是矿区大粒径风蚀物质的主要来源地.因地表湿润度与植被覆盖度的增加,部分下垫面风沙流结构最优关系式为指数函数的形式,表现为随高度增加输沙量变化较急剧,其余下垫面风沙流结构最优关系式函数类型为幂函数.矿内主要开采活跃区下垫面的输移物质主要为极细粉沙,且主要粒径组风蚀物影响范围超过1.5 m,是造成露天矿区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西北干旱荒漠区露天矿区沙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
文献关键词:
土壤;风;结构;露天煤矿;下垫面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麻文章;史常青;胡平;赵廷宁;张艳;刘韵;吴红璇
作者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 10008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麻文章;史常青;胡平;赵廷宁;张艳;刘韵;吴红璇-.西北干旱荒漠区典型露天煤矿不同下垫面风沙流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22(07):146-154
A类:
RLd,风沙流输沙
B类:
干旱荒漠区,露天煤矿,同下,下垫面,露天矿区,同场地,实地监测,块石,输沙量,垂向特征,特征表现,余下,砾石覆盖,植被覆盖度,湿润度,平通,近地表,地表土,土壤结构,大型机械,作业活动,风蚀物,质粒,土壤风蚀,可蚀性,风季,因人,人为干扰,沙尘,运移,车工,矿内,流空间,空间结构特征,开采区域,干扰程度,沙地,可风,盛行风,采矿,凹陷,大粒径,来源地,风沙流结构,关系式,指数函数,幂函数,内主,细粉,粉沙,影响范围,能见度,沙害,害防治,科技支撑
AB值:
0.29118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