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低语言功能孤独症儿童操作类游戏活动中轮流交替互动行为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分析特殊教育学校中低语言功能孤独症儿童在操作类游戏活动中轮流交替互动的典型行为及其发起和回应轮流交替互动表现,为其轮流交替互动行为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选取上海市普陀区启星学校低语言功能(语言能力≤3岁)的孤独症儿童23例,对其语言能力进行评估,选择三种不同操作类游戏进行发起和回应轮流交替互动行为评估.将发起轮流交替互动能力测试中的错误类型总结为难以发起、发起不及时、无反应和发起异常.将回应轮流交替互动能力测试中的典型错误类型总结为难以回应、回应不及时、无反应和回应异常.结果 在三种操作类游戏中,低语言功能孤独症儿童发起轮流交替互动行为无显著性差异(χ2=11.106,P=0.196),回应轮流交替行为表现呈现出非常显著性差异(χ2=26.256,P=0.001).低语言功能孤独症儿童发起轮流交替互动行为与词语理解(r=0.420,P<0.05)、词语命名(r=0.510,P<0.05)、句式仿说(r=0.505,P<0.05)均呈正相关;回应轮流交替互动行为与词语理解(r=0.546,P<0.01)、词语命名(r=0.728,P<0.01)、句子理解(r=0.668,P<0.01)和句式仿说(r=0.656,P<0.01)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低语言功能孤独症儿童在3类不同操作类游戏中存在不同的轮流交替互动典型行为表现.在设计轮流技能的训练方案时,应针对回应与发起轮流典型错误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设计个别化的干预方案,以提升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的交流效能,促进其语言能力发展和社会参与.
文献关键词:
孤独症;低语言功能;操作类游戏;轮流交替互动行为
作者姓名:
苑可馨;费知行;陈思齐;张雪茹;李萍;刘巧云
作者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康复科学系,上海市 200062;上海市徐汇区董李凤美康健学校,上海市 200233;伯明翰大学教育系,英国伯明翰B152TT;上海市普陀区启星学校,上海市 200061
引用格式:
[1]苑可馨;费知行;陈思齐;张雪茹;李萍;刘巧云-.低语言功能孤独症儿童操作类游戏活动中轮流交替互动行为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12):1452-1458
A类:
低语言功能,操作类游戏,轮流交替互动行为
B类:
孤独症儿童,游戏活动,特殊教育学校,预提,普陀区,行为评估,互动能力,错误类型,结为,为难,典型错误,行为表现,词语理解,句式,句子,子理,训练方案,干预方案,语言能力发展,社会参与
AB值:
0.12015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