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改良后Hulth法和Ⅱ型胶原酶注射法建立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比较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兔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模型两种常用造模方法的差异,为不同类型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将9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改良后Hulth组、胶原酶组.改良后Hulth组和胶原酶组分别给予改良后Hulth法、关节腔内注射胶原酶干预,1周后每日促使其活动,6周后进行Lequesne MG评分、X-ray、Micro-CT、Pelletier评分、Mankin评分、ELISA检测,观察膝关节大体及病理改变.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两种造模方法的兔膝关节软骨表面均出现缺损;病理结果显示软骨层出现裂隙,番红O染色减退,潮线扭曲并伴有血管通过;ELISA结果显示空白组、改良后Hulth组和胶原酶组血清内TNF-α含量分别为(624.99±17.82),(1140.56±129.81)和(1480.69±492.08)pg/mL,血清内IL-1β含量分别为(30.23±0.25),(46.67±0.71)和(46.82±1.04)pg/mL,改良后Hulth组和胶原酶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外,改良后Hulth组膝关节伴有骨赘生成,股骨内髁软骨损伤更为严重,而胶原酶组损伤部位主要为胫骨内髁.结论 两种造模方法均能构建理想的KOA模型.改良后Hulth法的损伤程度更严重;胶原酶诱导的模型损伤方式更接近人KOA进程与发病机制.
文献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改良后Hulth法;胶原酶法;动物模型
作者姓名:
欧宝芳;别亚男;陈千晴;陈柏羽;许佳欢;谢水林;吴少瑜
作者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广州 510515;广东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广州 5114362;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 510006
引用格式:
[1]欧宝芳;别亚男;陈千晴;陈柏羽;许佳欢;谢水林;吴少瑜-.改良后Hulth法和Ⅱ型胶原酶注射法建立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比较研究)[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22(02):29-37
A类:
B类:
Hulth,注射法,膝骨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造模方法,动物模型,新西兰大白兔,关节腔内注射,Lequesne,MG,ray,Micro,Pelletier,Mankin,病理改变,膝关节软骨,病理结果,裂隙,番红,减退,pg,骨赘,股骨内髁,软骨损伤,更为严重,损伤部位,胫骨,胶原酶法
AB值:
0.25475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