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山区平缓倾内采动斜坡变形破坏机制研究——以贵州普洒崩塌为例
文献摘要:
平缓倾内斜坡在西南山区广泛分布,同时斜坡下伏岩层存在长期地下开采活动.与平原相比,西南山区采动斜坡具有"上硬下软"坡体结构、岩层平缓倾内与开采强度大等特点.以普洒崩塌为原型,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底摩擦试验分析多层煤层开采条件下斜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并运用DPDM技术进行变形位移监测,揭示此类斜坡变形破坏机制.研究表明:煤层开采引起覆岩弯曲下沉、冒落;覆岩变形加剧并向上发展,坡顶形成深大裂缝;裂缝进一步拓宽,沿陡倾节理向下拓展到软岩层时,崩塌体由向临空面移动,转而向坡表蠕滑,最终突破坡面附近"锁固段",崩塌体发生倾倒失稳破坏;崩塌发生后,沿途碰撞、解体和铲刮,最后堆积于坡脚前缘800 m处.此类采动斜坡变形破坏演化过程可概括为:自然演化阶段—覆岩变形阶段—坡顶拉裂形成阶段—斜坡失稳破坏阶段;其变形破坏机制:采空—拉裂—蠕滑—剪断(倾倒).
文献关键词:
平缓倾内斜坡;地下开采;物理模拟;演化过程;变形破坏机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梁风;史文兵;钱孝龙;余逍逍;熊绍真
作者机构: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25;贵州省山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2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梁风;史文兵;钱孝龙;余逍逍;熊绍真-.山区平缓倾内采动斜坡变形破坏机制研究——以贵州普洒崩塌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2022(04):190-200
A类:
平缓倾内斜坡,DPDM
B类:
采动,斜坡变形破坏,变形破坏机制,西南山区,岩层,地下开采,开采活动,坡体结构,开采强度,现场调查,底摩擦试验,试验分析,煤层开采,开采条件,破坏过程,位移监测,覆岩变形,坡顶,节理,软岩,崩塌体,临空面,转而,蠕滑,坡面,锁固段,倾倒,失稳破坏,沿途,解体,坡脚,前缘,破坏演化,演化阶段,变形阶段,拉裂,形成阶段,斜坡失稳,剪断,物理模拟
AB值:
0.34268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