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论异化劳动理论的双重逻辑及其思想史意义
文献摘要: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包含着双重逻辑:一是《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基于对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分析,揭示出资产阶级社会的前提,即原子式的个人和私有财产权,并由此揭示了无产阶级异化的生存状况及其必然承担的历史使命;二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基于经济事实对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异化的生存状况进行批判性分析,揭示出由劳动产品的异化到劳动的异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类本质的异化和人与人关系异化.只有将《德法年鉴》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结合起来,才能理解异化劳动理论的双重逻辑的统一,才能真正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思想史意义.
文献关键词:
异化劳动理论;双重逻辑;思想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隽鸿飞
作者机构: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口 57022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隽鸿飞-.论异化劳动理论的双重逻辑及其思想史意义)[J].理论探讨,2022(04):128-133
A类:
B类:
异化劳动理论,双重逻辑,思想史意义,德法年鉴,阶级政治,政治解放,出资,资产阶级社会,子式,私有财产权,无产阶级,生存状况,历史使命,手稿,经济事实,资本主义社会,批判性分析,劳动产品,类本质,人与人,从总体上,异化理论
AB值:
0.30387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