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浸润式美育的学理内涵和实践路径——基于现象学的阐释
文献摘要:
美育的基本意涵与原初意蕴是指向于个体心灵的感性教育,它以人格养成、德性内化、思维激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通常而言,美育作为改造人又指向于人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双向互动的动态过程,但从美育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造活力的功能论视角来理解,美育展开逻辑并非于一般的教育实践活动完全重合,而彰显出浸润式涵化的鲜明特质,即作为主体的人在沾濡滋润、浸染熏陶、逐渐渗透过程中获得具身性的审美体验,从而养成健全的人格与美好的心灵.从学理的角度来看,浸润式美育是先验审美意识的构成作用及主体在特殊视界与审美空间内以经验所觉察到的"心灵世界",这一过程是通过"审美主体间关系体"的互动来完成的,即为胡塞尔所提及的"构成性的主体间性"(1).因此,以现象学视角阐释浸润式美育的学理内涵与过程特质,从而建构浸润式美育的实践路径,能够成为彻底地理解浸润式美育的内在机理与外在表征.
文献关键词:
作者姓名:
刘欣;李吉品
作者机构:
吉林动画学院漫画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欣;李吉品-.浸润式美育的学理内涵和实践路径——基于现象学的阐释)[J].文艺争鸣,2022(11):193-195
A类:
沾濡
B类:
浸润式,美育,基本意涵,原初,个体心灵,感性教育,人格养成,德性,思维激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造人,人的教育,教育主体,教育对象,双向互动,动态过程,陶冶情操,温润,润心,功能论,展开逻辑,非于,全重,鲜明特质,滋润,浸染,熏陶,具身性,审美体验,先验,审美意识,视界,审美空间,觉察到,审美主体,即为,胡塞尔,构成性,主体间性,现象学视角,内在机理,外在表征
AB值:
0.46573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