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岩土与地下工程结构韧性评价与控制
文献摘要:
建设韧性城市和韧性社会是现代城市、社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由于岩土介质材料和外荷载的不确定性、岩土与地下工程结构脆弱性及土-地下水-结构物相互作用复杂性,大量岩土与地下工程结构属于低韧性结构,国内外深基坑、盾构隧道、桩基、路堤等工程出现大范围破损甚至连续垮塌的事故时有发生,且事故后难以恢复,但其连续破坏机理及韧性设计方法却缺乏研究.工程韧性提升的目的是保障工程的高可靠性、低灾害后果性和灾后快速恢复性.建立岩土与地下工程韧性安全评价与控制理论体系,提高单体地下工程、相关联的地下工程系统和城市大尺度上的岩土与地下工程的韧性,提升其对灾害或意外事件的抵御、适应和恢复能力,对于我国建设韧性城市、保障建设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韧性理念与评价方法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从是否考虑失效概率、是否考虑意外情况下的防连续破坏能力、是否考虑意外灾害后的恢复能力角度,将保障工程系统韧性的现有设计方法分为四个层次:即单一安全系数设计、可靠度设计、鲁棒性设计(防连续破坏韧性设计)和可恢复性设计,并逐一对其在岩土与地下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岩土与地下工程连续垮塌问题,重点以基坑工程、盾构隧道工程和复合地基工程为例介绍和讨论了防连续破坏韧性研究进展,以期为建立系统的岩土与地下工程韧性设计理论与框架提供参考.
文献关键词:
岩土与地下工程;基坑工程;盾构隧道;韧性;连续破坏;可靠度;鲁棒性;可恢复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郑刚;程雪松;周海祚;张天奇;于晓旋;刁钰;王若展;衣凡;张文彬;郭伟
作者机构:
天津大学滨海土木工程结构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50;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天津30035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郑刚;程雪松;周海祚;张天奇;于晓旋;刁钰;王若展;衣凡;张文彬;郭伟-.岩土与地下工程结构韧性评价与控制)[J].土木工程学报,2022(07):1-38
A类:
岩土与地下工程
B类:
工程结构,结构韧性,韧性评价,韧性城市,现代城市,社会安全,重大需求,介质材料,脆弱性,结构物,深基坑,盾构隧道,桩基,路堤,垮塌,故时,时有发生,连续破坏,破坏机理,韧性设计,工程韧性,韧性提升,高可靠性,果性,快速恢复,安全评价,控制理论,相关联,工程系统,大尺度,意外事件,恢复能力,建设工程,工程安全,韧性理念,失效概率,破坏能,系统韧性,四个层次,安全系数,可靠度设计,鲁棒性设计,可恢复性,工程领域,总结和分析,基坑工程,隧道工程,复合地基,地基工程,建立系统,设计理论
AB值:
0.29860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