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唐山"与近代南洋华侨的家国情怀
文献摘要:
华侨华人等出洋者习惯性地称呼祖国故乡为"唐山"."唐山"概念源起于唐朝,形成于清朝前期,晚清以后逐渐在侨界流传开来,既指具体侨乡,又指整个中国.从历史语境来看,作为人数最多与影响最大的近代华侨华人群体,南洋华侨对"唐山"的认知基本能够代表整体侨界.他们选择"唐山"代称祖国故乡,主要在于"唐"象征大唐盛世的辉煌历史和"唐虞之世"的理想状态,"山"则是闽粤等地沿海出洋者对陆地的方言称呼.南洋华侨对"唐山"的认知也未停留于本文概念层面,而是嵌入自身家国情怀之中,尤其是对侨乡的眷恋关怀和对祖国的热爱认同,成为他们构建侨界与"唐山"关系的主要情感依据.
文献关键词:
"唐山";南洋华侨;家国情怀;近代中国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华文
作者机构: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长沙41008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华文-."唐山"与近代南洋华侨的家国情怀)[J].南京社会科学,2022(04):153-160
A类:
B类:
唐山,南洋华侨,家国情怀,华侨华人,出洋,习惯性,称呼,国故,故乡,源起,唐朝,清朝,晚清,侨界,流传开来,侨乡,历史语境,数最多,本能,代称,大唐,盛世,闽粤,方言,身家,眷恋,近代中国
AB值:
0.34216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