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和血通脉颗粒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 旨在探讨和血通脉颗粒治疗冠心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搜索TCMSP、BATMAN-TCM系统数据库,对和血通脉颗粒的有效成分及靶点进行筛选,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中检索冠心病相关基因,通过Draw Venny Diagram在线程序,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绘制和血通脉颗粒-冠心病-靶基因网络图,在String网站构建其相应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通过R3.6.0软件进行基因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对接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出和血通脉颗粒有效成分为135个,关键治疗基因89个,有效的疗效机制可能与cAMP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20个通路相关,分子对接显示主要有效成分槲皮素,山柰酚,柚皮素,β-谷甾醇可以与重要基因PPARG、NOS2、ESR2,ESR1较好结合.结论 和血通脉颗粒在治疗冠心病可能具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该方治疗冠心病的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文献关键词:
和血通脉颗粒;冠心病;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徐宁阳;王群;刘悦;颜丙丽;戴梦竹;张哲;杨关林
作者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847;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创新工程技术中心脏象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03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徐宁阳;王群;刘悦;颜丙丽;戴梦竹;张哲;杨关林-.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和血通脉颗粒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机制)[J].辽宁中医杂志,2022(08):157-161,后插2-后插3
A类:
和血通脉颗粒
B类:
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技术探讨,冠心病,疗效机制,分子生物学机制,TCMSP,BATMAN,系统数据库,有效成分,Genecards,OMIM,Draw,Venny,Diagram,在线程序,Cytoscape,靶基因,网络图,String,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R3,通路富集分析,接进,cAMP,凝集素,槲皮素,山柰酚,柚皮素,谷甾醇,PPARG,NOS2,ESR2,ESR1,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
AB值:
0.27666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