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SNP遗传距离和配合力的小麦杂种优势预测
文献摘要:
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利用杂种优势不断提高粮食作物产量是育种工作的长期目标.分子标记已经广泛应用于作物杂种优势预测研究.但是,很少有关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预测小麦杂种优势的报道.本研究以30个小麦品种(系)为亲本构建了包含419个组合的双列杂交群体,利用亲本SNP遗传距离、配合力效应和3个环境的产量构成性状(yield component traits,YCT)预测杂种优势.结果发现,小麦YCT存在普遍的超标优势(commercial heterosis,CH)、中亲优势(mid-parent heterosis,MPH)和超亲优势(high-parent hetero-sis,HPH).亲本间或不同性状间的配合力效应值差异较大,黄淮麦区品种与西南麦区或国外品种间易产生较高的特殊配合力(special combining ability,SCA).双亲一般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SCA与杂交种产量、CH、MPH和HPH呈极显著正相关;SNP遗传距离与杂交种产量、双亲GCA、CH呈极显著正相关,强优势组合的双亲SNP遗传距离相对较远,遗传距离与GCA、SCA与CH在排名前10%的组合中分别有35.71%和61.90%组合一致.依据小麦亲本SNP、YCT及GCA的聚类结果,这些品种聚为三大类群,其中黄淮麦区品种聚到A、B1、C2群,西南麦区品种分B2和C1群,国外品种聚在C2类群.基于黄淮麦区,本文提出小麦的3种主要杂种优势模式:黄淮B1/西南B2、黄淮B1/国外C2和黄淮C2/B.基于这些不同麦区的杂种优势群进行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遗传改良,将为小麦杂交种亲本选配和黄淮麦区杂交小麦的生产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文献关键词:
小麦;单核苷酸多态性;配合力;产量构成性状;杂种优势预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向东;吴晓军;方方;宋林通;董娜;胡铁柱;茹振钢
作者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河南省杂交小麦重点实验室,现代生物育种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新乡45300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向东;吴晓军;方方;宋林通;董娜;胡铁柱;茹振钢-.基于SNP遗传距离和配合力的小麦杂种优势预测)[J].科学通报,2022(26):3221-3232
A类:
YCT
B类:
SNP,遗传距离,杂种优势预测,全球粮食安全,粮食作物,作物产量,育种工作,分子标记,预测研究,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小麦品种,双列杂交,杂交群体,力效,产量构成性状,yield,component,traits,commercial,heterosis,CH,mid,parent,MPH,超亲优势,high,HPH,间或,黄淮麦区,种间,特殊配合力,special,combining,ability,SCA,双亲,一般配合力,general,GCA,杂交种,较远,类群,中黄,B1,C2,B2,C1,杂种优势模式,杂种优势群,不育系,恢复系,遗传改良,亲本选配,杂交小麦,生产应用
AB值:
0.30955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