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土地利用方式影响黄棕壤有机质周转和分配
文献摘要:
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土壤有机质平衡和周转.选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的3种利用方式即水稻小麦(稻麦)轮作、大豆小麦(豆麦)轮作和自然植被(休闲)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将土壤筛分团聚体和进行密度分组,测定全土有机质含量和13C丰度、各组分有机质含量,计算全土有机质周转率和半衰期,以揭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休闲处理相比,稻麦轮作对全土有机质含量无明显影响,而豆麦轮作降低了全土有机质含量.稻麦轮作促进了微团聚体黏结形成大团聚体,增加了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密度组分的结果表明,稻麦轮作中土壤游离态轻组和闭蓄态轻组有机质含量均未见明显变化,这是保持全土有机质含量无明显增加的主控因素.稻麦轮作处理土壤有机质的高周转率和较短半衰期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更新和养分的释放.豆麦轮作破坏了大团聚体,且有机质源输入较少,土壤有机质的周转率相对较低,不利于有机质的周转和保持其含量稳定.相关分析的结果证实,粒径大于1 mm团聚体、游离态轻组和闭蓄态轻组中有机质含量都与全土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在黄棕壤区,稻麦轮作不仅可以保持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还会促进土壤有机质的更新周转,从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是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科学有效耕作方式.
文献关键词:
有机质;周转;团聚体;密度组分;土地利用方式;黄棕壤
作者姓名:
王文俊;乔云发;龙杰琦;钟鑫;苗淑杰
作者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文俊;乔云发;龙杰琦;钟鑫;苗淑杰-.土地利用方式影响黄棕壤有机质周转和分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06):9-15
A类:
密度组分
B类:
土地利用方式,黄棕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农,农业气象,实验站,站长,长期定位试验,水稻,小麦,大豆,自然植被,筛分,分团,密度分组,13C,周转率,半衰期,土壤有机质含量,稻麦轮作,微团聚体,黏结,大团聚体,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中土,游离态,主控因素,高周转,土壤肥力水平,未来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耕作方式
AB值:
0.22198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